文档详情

《化学》(农林牧渔)教案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一节 走进微观世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之一).doc

发布:2017-06-29约4.15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学》电子教案 课 题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一节 走进微观世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的组成、同位素及其应用,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2.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理解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性质递变规律性质递变规律多媒体辅助 指出:要明确物质的组成就必须先学习原子的组成。 新课: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第一节 走进微观世界——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板书: 一、原子组成 1.构成原子的粒子 讲述并板书: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且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构成。 原子核。原子内部的空由于原子核所带的电量跟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原子作为一个整体是呈电中性的。 投影: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 构成原子的微粒 电性和电量 质 量 相对质量 相对质量取整值 原子核 质子 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1.6726×10-27kg 1.007 1 中子 不带电荷 1.6749×10-27kg 1.008 1 核外电子 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9.1094×10-31kg 5.48×10-4 质量做加减时可忽略不计 讲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质量微乎其微,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如果电子的质量忽略不计,原子相对质量的整数部分就等于质子相对质量(取整数)和中子相对质量(取整数)之和,这个数叫做质量数。 板书: 质量数(A) = 质子数(Z)+ 中子数(N) 思考: ①是否有的原子原子核里没有中子? ②硫原子的质量数为32,那么该硫原子的中子数是多少? 总结并板书: 板书:二、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讲解:科学实验证明,电子以接近光的速度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通常用电子层来表示运动着的电子距离原子核的远近。 投影:电子层与电子离核距离和电子能量高低的关系。 电子层 名 称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第六层 第七层 符号表达 K L M N O P Q 电子离核距离 电子离核距离由近到远 电子的能量由低到高 电子的能量高低 让学生观察教材的表1-4,归纳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里。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n为电子层数)。 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的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的电子数不超过32个。 思考: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若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在化学反应中是得7个电子容易还是失去1个电子容易?氯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若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其趋势如何? 板书:三、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序号,这个序号叫做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分析所画出的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找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即从氢到氦,有一个K电子层,电子数由1增加到2,K层电子数为2时是稳定结构。原子序数为3~10号元素,即从锂到氖,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由1个递增至8个电子(稳定结构)。原子序数为11~18号元素,即从钠到氩,都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也是由1个递增至8个电子(稳定结构)。如果继续研究18号以后的元素,尽管情况复杂一些,但每隔一定序数,元素会重复出现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并以稀有气体元素结束,然后再次循环。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图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分析表所列出原子序数为1~18号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它们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第1周期 (2种元素) 第2周期 (8种元素) 第3周期 (8种元素) 第4周期 (18种元素) 第5周期 (18种元素) 长周期 第6周期 (32种元素) 第7周期 不完全周期 周期表中,第6周期从57号镧到71号镥共排列有15种元素,它们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非常相似,放在周期表的同一格中,总称为镧系元素。第7周期从89号锕到103号铹共有15种元素,它们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非常相似,放在周期表的同一格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