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教案7鲁科版必修2.doc
PAGE
6-
原子结构
一.教材分析
(一)学问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阅历的基础上接着深化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学问说明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实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学问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二)学问框架
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和质量关系核外电子运动特
原子中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电性关系和质量关系
核外电子运动特点
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原子的构成核外电子
原子核
(质子和
中子)
原子的构成
核外
电子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原子结构示意图)
核素和同位素
核素和同位素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得
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性质(原子得失电子实力和化合价)间的关系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学问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相识规律。同时,新教材更注意了让学生参加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意了学生实力的培育。
二.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相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eq\o(\s\up6(A),\s\do2(Z))X的含义,驾驭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驾驭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实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育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实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相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相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相识原子是冲突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究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探讨方法和科学探讨的历程,培育他们的科学看法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探讨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学问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将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问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培育分析、处理数据的实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探讨方法和科学探讨的历程。
四.教学打算
(一)学生打算:上网查阅,eq\o(\s\up5(14),\s\do2(6))C在考古上的应用;核素、同位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搜集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资料。
参考网址1.://cbe21/2.://z2hospital.zju.edu/(二)老师打算:教学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五.教学方法
问题推动法、探讨法。
六.课时支配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提问】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是什么?
【学生回答】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
【引出课题】这一节就从探讨原子的结构起先我们的学习。
【点评】开头简洁,直截了当,由初中相关学问提出问题,过渡到原子结构的学习。
【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改变中的最小微粒。同种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构成的呢?
【学生思索、回答】
【媒体显示】利用Flash动画演示卢瑟福的粒子散射试验
1.试验示意图
2.现象:
【视察、思索】在老师引导下,学生思索下列问题:
(1)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缘由是什么?
(2)为什么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3)极少数的粒子几乎象是被金箔弹了回来,缘由是什么?
【探讨】学生分组探讨:依据粒子散射的试验现象,学生提出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并由代表发言。
【归纳、小结】3.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带正电荷,位于原子的中心;带负电荷的电子在原子核四周的空间做高速运动。
【点评】通过卢瑟福的粒子散射试验的介绍,由学生提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