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教案4鲁科版必修2.doc
PAGE
6-
第1节原子结构
第1课时原子核核素
教学目标
1.课标要求
(1)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含义。
(2)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三维目标
学问与技能
引导学生相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eq\o\al(A,Z)X的含义,驾驭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驾驭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育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实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通过人类探究原子结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探讨方法和科学探讨的历程,培育学生的科学看法和科学精神;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学问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将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同位素。
2.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同位素。
教学方法
本节采纳“试验探究”、“联想质疑”、“沟通研讨”的教学方式,以“提出问题―→试验探究―→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等环节组织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驾驭原子的内部结构。学生通过学习人类对原子、分子的相识及原子模型的建立过程,感受人类相识自然的客观认知规律。
情景导入
提问:通过初中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化学改变的最小粒子是什么?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但原子核是由什么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怎样运动的?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板书】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原子结构
一、原子核核素
1.原子的构成
【视察思索】请看教材第2页“联想质疑”栏目。播放影片。(α粒子散射试验)
【分组探讨】观看教材图片和影片,分组沟通探讨由小组长记录并汇报探讨结果。
1.卢瑟福α粒子散射试验的结果说明什么问题?课本中四张图片有联系吗?
2.为什么说这个试验推翻了原子是一个“实心球”的假设,为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奠定了基础。
3.科学家的这些探究过程对你有什么启发?
4.你的头脑中原子结构模型是怎样的?你敢于挑战“核式原子模型”吗?
【沟通研讨】原子中正电荷占的空间很小,因而α粒子通过金箔时,只有极少部分遇到这种质量较大带正电荷的质点的排斥而折回;这个带正电荷的质点位于原子的中心,就是原子核;而大部分α粒子是直线通过的,说明电子在原子核外“较大”的空间内运动。
【设计思路】1.课本中四张图片其实隐喻科学探究历程:预料→试验→视察→模型。并能将:“葡萄干布丁”→“α粒子散射试验”→“通过、转向、反弹”→“核式原子模型”与课本中的四张图片建立联系。
2.让学生知道假说、模型要经得起试验的检验,科学探究和科学发展的艰难和科学精神。
3.给学生自主发挥和遐想的空间,培育沟通中的表达实力。
【归纳小结】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试验相识了原子核的存在,提出了核式原子模型——原子中心有一个原子核,它集中了原子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而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高速运动。
【媒体显示】原子结构示意图
【设计思路】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比较直观形象地了解原子及原子核的组成、大小和带电状况。
【深化探究】请看教材第3页“沟通研讨”栏目。
微粒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0.005484
1.007
1.008
电量(C)
1.602×10-19
1.602×10-19
0
电荷
-1
+1
0
思索: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原子的质量由哪些微粒确定?
3.忽视电子的质量,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分别取其近似整数值,那么原子的相对质量在数值上与原子核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有什么关系?
【老师引导学生小结】
1.数量关系: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质量关系: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归纳小结】假如用eq\o\al(A,Z)X的形式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那么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
原子Xeq\b\lc\{\rc\(\a\vs4\al\co1(原子核\b\lc\{\rc\(\a\vs4\al\co1(质子Z个,中子?A-Z?)),核外电子Z个))
【设计思路】让学生学会数据的分析、处理方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