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_连加连减(一).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连加》教学设计
三台县新德镇中心小学校 涂英
设计说明
1.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的生活经验。通过喂小鸡这一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很自然地列出连加算式。
2.放手学习,渗透建模思想。
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提出问题并解答,培养学生的能力,渗透建模思想。同时借助学具交流算法,体会先算第一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连加计算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
1.口算:
课件出示口算题:
4+2 3+2 7-2 9-2
6+3 5+1 5-1 7-2
2.看图列式:
师:我知道我们班许多小朋友爱劳动,那么,星期天,你会帮爸爸妈妈做什么呢?
生:洗碗,拖地……
师:明明也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这个星期天他也帮王爷爷照顾了小动物,咋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究新知,动态生成
(一)连加。
1.看图理解连加的含义。
(1)课件出示5只小鸡吃食图。
提问:谁能把你观察到的说出来?
预设 生1: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食。
生2:明明正在给5只小鸡喂食。
……
教师说明:这是明明在帮奶奶喂小鸡,5只小鸡吃得正香呢!
(2)课件演示又跑来了2只小鸡。
师:谁能说说这次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 生:跑来了2只小鸡。
师:谁能把这件事说完整?
预设 生1: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小鸡。
生2: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谁能说说如何列式呢?(教师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3)课件演示又有1只小鸡跑了过来。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次又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 生1:又有1只小鸡跑了过来。
生2: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师:根据你看到的,可以提出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 生:一共有几只小鸡?
2.尝试列式解答。
师:求一共有几只小鸡,该怎样列算式。
预设 生:5+2=7,7+1=8。
师:能不能列成一个算式呢?
生:5+2+1=8。
师:谁能说出这样列式的原因?
预设 生1:因为原来有5只小鸡,先跑来了2只,又跑来了1只,把它们合起来,所以我用加法计算。
生2: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就要把这些小鸡的只数都加起来,所以是5+2+1=8。
师:得数8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预设 生1:5和2合起来是7,再加上1就是8。
生2:我先算5+2=7,再算7+1=8。
3.同桌交流算法。
师:其他同学是怎样算的?把你们的算法和同桌说一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4.连加算式的读法。
师:这个算式怎样读呢?
预设 生:5加2加1等于8。
5.小结。
提问:像这样的算式和以前我们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以前学的只有一个加号,今天学的有两个加号)教师说明:像这样,在一道加法算式里,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连续相加的加法算式就是“连加”(板书:连加)。计算5+2+1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即5+2=7,再算7+1=8。也就是说,计算连加算式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所得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6.练一练
练习十四、第2题
(三)在生活中体验连加的含义。
师:请你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事能用连加来计算呢?
预设 :家里原来有3个苹果,妈妈先买来了2个,又买来了4个,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可以用3+2+4来计算。
三、课堂练习:
练习十四第3小题。
(现由学生独立完成,再抽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小结:
师:愉快的一天结束了。明明这一天的收获可大了,小朋友,你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连加
5+2+1=8
7计算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