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教案.doc

发布:2017-01-17约1.45万字共1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50课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1) 授课时间 课前审核 年 月 日 主备课人 赵爱玲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牢固地掌握最简单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准确而迅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方程ax=b(a≠0)的解法. 教学难点 正确地解方程ax=b(a≠0). 教学方法 引导——活动——讨论 板书设计 §5.1一元一次方程(1) (一)知识回顾 (二)观察发现 (三)例题解析 例1、例2 (四)课堂练习 (五)课堂小结 步骤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 二、情境引入 三、实际问题的方程布列(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四、练习提高 五、课堂小结及作业 让学生课前阅读本节教材上的内容,结合课本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内容的特点,粗读并简答各种背景下的设问。 课本第130页~131页的四个例题。(归纳总结,给出方程的描述性定义) (1)以四人小组做猜年龄的游戏,每个小组会有几个不同的等式. (2)结合小学学过的等式的概念、方程的概念对所列等式进行观察分析. 课本P130—P131三个实际问题.并提出下面的问题: 你能找出每个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吗? 结合题中的设问,用到那些具有实际意义的代数式呢? 它们之间有无联系呢? 列出你所要的方程了吗? 上述过程你感受到了什么? 观察以上方程有什么共同点? 提供教材上的相应练习、或补充必要的练习。.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用自己的年龄编写的应用问题. 师生互动,梳理本节内容 本节学习了四个知识点:等式(回顾巩固),方程(给出描述性定义),一元一次方程及一元一次的解(根); 感觉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列方程相比小学算术法,给出的思维方式与途径更具普遍性; 列方程的核心:实际问题“数学化”,关键分析出各量中表示同一意义的等量。 布置作业 教师 课后 反思 课后 签审 签章 年 月 日 第51课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2) 授课时间 课前审核 年 月 日 主备课人 赵爱玲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对象理解等式性质;2、掌握利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技能;3、进一步体会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和基本过程。 教学重点 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用它来解方程. 教学难点 寻找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对等式进行变形. 教学方法 引导——活动——讨论 板书设计 §5.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2) 一、二、三、四、、、、六、 其中c≠0. ⑴ 选编几个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练习题,分析正确与错误之处。⑵ 课本例1、例2 例1,用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1) X+2=5; (2)3=X-5. 例2,用等式性质解方程 -3X=15 ; . 1.课本“想一想”、“帮助小彬解开猜年龄之谜” 2.随堂练习。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本课时主要内容: (1)等式的基本性质及注意事项; (2)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课本170页习题 教师 课后 反思 课后 签审 签章 年 月 日 第52课 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1) 授课时间 课前审核 年 月 日 主备课人 赵爱玲 授课人 教学目标 1、熟悉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过程; 2、明确移项法则的依据 教学重点 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板书设计 §5.2 求解一元一次方程(1) 一、引例 移项法则 二、例题1 三、例题2 四、随堂练习 步骤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性 二、例题教学 三、巩固提高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复习上课时用等式基本性质一的解题过程,解答引例,引导学生归纳出移项法则. 解方程:5x-2=8 1.复习上课时内容、归纳出移项法则 2.简化解方程的步骤. 移项法则: 例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