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操作风险管节理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风险管理》教案
讲 授
章 节 第五章 操作风险管理
5.1 操作风险识别 5.2 操作风险计量与资本配置。 5.3 操作风险评估与控制 5.4 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 教学目的
与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操作风险的识别、操作风险计量、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以及操作风险控制。 重 点
与
难 点 形成操作风险的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的种类和内容;
操作风险标准法的计量;
操作风险的评估;
操作风险的监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操作风险报告的主要内容。
板
书
设
计
5.1 操作风险识别 5.1.1 人员因素 5.1.2 内部流程 5.1.3系统缺陷 5.1.4外部事件 5.2 操作风险计量与资本配置。 5.2.1基本指标法 5.2.2标准法 5.2.3高级计量法 5.3 操作风险评估与控制 5.3.1风险评估与控制环境 5.3.2风险评估要素、原则和方法 5.3.3主要业务风险控制 5.3.4风险转嫁 5.4 操作风险监测与报告 5.4.1风险监测 5.4.2风险报告程序 5.4.3风险报告内容
教学
体会
教案序号:5--1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5.1 操作风险识别
(要求不高,只需做到一一对应)
风险管理是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所指操作风险包括一些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 5.1.1 人员因素 1.内部欺诈 2.失职违规 3.知识/技能匮乏:含欺诈项 4.核心雇员流失 5.违反用工法:《劳动合同法》 5.1.2 内部流程 1.财务/会计错误 主要是新的会计准则实施之后,上市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拨备方面的处理,也是银监会监管的重点。 2.文件/合同缺陷 作为关键流程的有效控制与否的证据,文件/合同历来是各商业银行加强档案管理的一个重点。 3.产品设计缺陷 产品设计缺陷是指商业银行为公司、个人、金融机构等客户提供的产品在业务管理框架、权利义务结构、风险管理要求等方面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等问题。产品的竞争是各商业银行市场竞争的一个体现。 4.错误监控/报告 5.结算/支付错误 6.交易/定价错误
5.1.3 系统缺陷 1.数据/信息质量 2.违反系统安全规定 3.系统设计/开发的战略风险 4.系统稳定性、兼容性、适宜性
5.1.4 外部事件 1.外部欺诈/盗窃 2.洗钱(重点了解含义)把违法、非法所得变成合法的过程就是洗钱 3.政治风险 4.监管规定 5.业务外包 6.自然灾害 7.恐怖威胁
教案序号:5--2
教学方法
与手段
教 学 内 容 备 注
5.2 操作风险计量与经济资本配置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经济资本的计量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个是基本指标法,第二个是标准法,第三个是高级计量法,这三种方法在复杂性和风险敏感性方面是逐渐增强的。
5.2.1 基本指标法 (1)以单一的指标作为衡量银行整体操作风险的尺度,并以此为基础配置操作风险资本的方法。 (2)理由是银行越大,非利息收入越高,操作风险就越大,分配的经济资本就越多。 操作风险的监管成本=[前三年的总收入*固定百分比加总]/3 总收入=净利息收入+净非利息收入,不包括保险收入、银行账户上出售证券实现的盈利,固定百分比为15%。 5.2.2 标准法 (1)将整个业务分成8条产品线,度量每个业务线的风险,再把风险加总。 (2)标准法中银行的产品线:公司融资、交易和销售、零售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支付和清算、代理服务、资产管理、零售经纪,巴塞尔设定了每个产品线的β值。β值代表商业银行在特定产品线的操作风险损失经营值与该产品线总收入之间的关系。 (3)采用标准法的基本要求:三条(多选题) 1.董事会和高管层应当积极参与监督操作风险管理架构。 2.应当具备完整而且切实可行的操作风险的管理系统。 3.银行应该拥有充足的资源来支持在主要产品线上和控制及审计领域采用该方法。
5.2.3高级计量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