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10《古诗三首》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课以《古诗三首》为切入点,旨在通过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六年级下册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分析古诗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内涵,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识记一些基本的古诗,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初步的感知。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文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基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较高,尤其对意境优美的古诗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通过图画、音乐等多种方式来辅助理解古诗。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喜欢通过朗读和背诵来加深记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分析和解读,通过思考来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时可能遇到困难,如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对古诗背景知识的缺乏等。此外,由于古诗的表达往往含蓄而富有哲理,学生可能在把握古诗的整体意境和深层含义时感到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生平,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2.设计“诗中有画”的课堂活动,让学生通过描绘古诗中的画面,增强对古诗意境的感知。此外,运用多媒体展示古诗的图片和音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3.引入“古诗接龙”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古诗,提高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学习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有没有哪一首古诗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问题开始,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如《静夜思》、《春晓》等,让学生回忆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二、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古诗三首》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如《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壁》。
举例说明:以《望天门山》为例,讲解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画面和意境。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他两首古诗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三首古诗的内容,并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古诗。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针对学生的创作给予个别指导,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XXXXXX。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背诵三首古诗。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鉴赏文章。
一、导入
(1)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有没有哪一首古诗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诗,教师简要点评。
(3)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之前学习过的古诗,如《静夜思》、《春晓》等,让学生回忆古诗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二、新课呈现
(1)讲解新知:详细介绍《古诗三首》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如《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题西林壁》。
(2)举例说明:以《望天门山》为例,讲解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分析诗句中的画面和意境。
(3)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他两首古诗的意象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三、巩固练习
(1)学生活动: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三首古诗的内容,并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古诗。
(2)教师指导:巡视课堂,针对学生的创作给予个别指导,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知识。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背诵三首古诗。
(2)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鉴赏文章。
六、拓展与延伸
一、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1.《望天门山》作者李白的其他诗作,如《赠汪伦》、《庐山谣》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李白的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2.《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的散文作品,如《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等,帮助学生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境界。
3.《题西林壁》作者苏轼的其他诗作,如《惠崇春江晚景》、《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