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教学实录1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教学实录1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重点内容包括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主要战役及其影响。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紧密,学生已学习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比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特点。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必然性。
2.提升学生史料分析能力,通过解读历史资料,认识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
3.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背景,包括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等;
②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分析其战略意义和影响;
③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2.教学难点,
①解放战争战略战术的演变,如何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以及战略决战的形成;
②解放战争中的关键战役,如三大战役的指挥艺术和战术运用,分析其取胜的关键因素;
③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如何从历史角度总结解放战争的胜利因素,以及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启示。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历史图片和地图集、历史文献资料
-课程平台:学校历史教学平台、网络历史教育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解放战争相关历史纪录片、历史图片数据库、在线历史资料库
-教学手段: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历史角色扮演、历史地图绘制
五、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播放《解放战争》相关历史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关注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进程。
2.**提出问题**:展示解放战争爆发前夕的国共关系图,提问:“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3.**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讲解国共两党的关系变化,用时3分钟。
-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用时3分钟。
-总结解放战争爆发的必然性,用时2分钟。
2.**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
-辽沈战役:介绍战役背景、指挥官、战略战术、战役结果及意义,用时5分钟。
-淮海战役:介绍战役背景、指挥官、战略战术、战役结果及意义,用时5分钟。
-平津战役:介绍战役背景、指挥官、战略战术、战役结果及意义,用时5分钟。
3.**解放战争的胜利**
-讲解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用时4分钟。
-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教训,用时3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解放战争中的关键战役,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分析其取胜的关键因素,用时5分钟。
2.**小组展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并点评,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1:解放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2.提问2: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3.提问3:解放战争中的哪些战役具有决定性意义?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2.学生提问,教师解答,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解放战争的历史意义。
2.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解放战争胜利的经验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核心素养。
**七、课后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的小论文。
2.收集解放战争相关历史资料,制作一份历史图片展板。
**注意**:以上教学过程设计仅供参考,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文献:如《毛泽东选集》、《朱德选集》等,这些文献中包含了关于解放战争的战略思想、战役部署等重要内容。
-解放战争时期的报纸杂志:如《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通过阅读这些报纸杂志,可以了解当时的战争动态和社会舆论。
-解放战争时期的照片和影像资料:如《中国解放战争纪实》等书籍中的图片,以及相关的历史纪录片,这些资料能够直观地展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