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实录2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实录2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实录2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实录2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5日星期一第3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2.提升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通过分析历史资料,认识抗日战争的复杂性和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3.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
4.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认识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贡献。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知识层面,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和主要人物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在能力方面,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有待提升。在素质方面,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有待进一步培养。
学生的行为习惯表现为:课堂参与度较高,但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对历史事件的情感共鸣强烈,但缺乏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能够积极交流,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探讨。
这些学情特点对课程学习产生以下影响:首先,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其次,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再次,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最后,结合学生实际,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战役,引导学生理解全民族抗战的必要性。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历史人物,体验战争中的决策过程,增强对历史事件的情感共鸣。
3.利用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直观呈现战争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案例,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残酷和民族危亡的紧迫感。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抗日战争如此重要?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
讲授新课(20分钟)
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5分钟):讲解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包括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国民政府的政策等。
2.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10分钟):详细介绍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3.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原因(5分钟):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各小组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
2.教师总结: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必然性。
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的哪些问题?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引入下一环节。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结合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人物,模拟历史场景,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和决策过程。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角色扮演,教师进行点评,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艰辛和民族精神。
1.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拓展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对当代中国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时长:45分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抗日战争纪实》:这是一部详细记录抗日战争历史的书籍,包含大量历史图片和珍贵文献,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全过程。
-《中国抗日战争史》:该书从宏观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进程和影响,适合学生进行深入阅读。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官方网站:该网站提供丰富的抗日战争历史资料,包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