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 卢刚版(高教第二版)课后答案第一章习题解答[].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习题一(A)
1.,,
.
2.由得
.
3.(1),.
(2),为1997年和1998年各种油品的产量之和.
,为1998年和1997年各种油品的产量之差.
(3),为1997年和1998年各种油品的平均产量.
4.(1);(2);(3);(4);(5)14;(6);(7)15.
5.(1),,
,,
,,
,.
由构成的图形如下:
(2)当时,.仿(1)得由构成的图形如下:
(由正方形逆时针旋转弧度得到)
当时,.仿(1)得由构成的图形如下:
(由正方形顺时针旋转弧度得到)
6. ,.
(1) 北美 欧洲 非洲 价值 重量 体积 (2).
总价值 总重量 总体积 7.(1)正确..
(2)正确..
(3)未必正确..
8.(1)设与可交换的矩阵为,则由得.即.
于是,.解之得.故与可交换的所有矩阵为,其中为任意常数.
(2)设与可交换的矩阵为,则由得.
即
.
于是
故与可交换的所有矩阵为,其中为任意常数.
注:待定系数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9.证 (1),与可交换.
(2),与可交换.
(3).
10.(1).
(2)令,则,.
猜测有如下结论:
.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结论显然成立;假设当时结论成立,则当时,,结论成立.
综上知,.
注:先根据的前若干项猜测其形式,再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是求矩阵的幂的常用方法之一.
(3)
注:务必牢记这个重要的结果!
(4)(直接计算即可)令,则,,.
(5)(直接计算即可)
(6)令,则由直接计算知,,,.
猜测有如下结论:
下面可利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此处从略.
11.的第行第列的元素为
.
的第行第列的元素为
.
的第行第列的元素为
.
12.(1).
(2).
注:在矩阵论上称为矩阵多项式.矩阵与其矩阵多项式之间关系密切,将在后续章节陆续介绍.
13.(1),.
(2),.
注:邻接矩阵(adjacent matrix)的概念在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的一个重要分支-代数图论(Algebraic Graph Theory)上有着重要的应用.
15.(1).
(2).
(3).
(4).
注:矩阵的“迹”(trace)的概念,特别是矩阵的行列式,迹和特征值的关系:,(见第四章)是历年考研的热门考点.
16.(1)(直接计算)1.
(2)(按任一行或列展开)12.
(3).
(4).
(5)利用P22例6的结论.原.
(7)利用P24例8 Van der monde行列式的结论.
原.
注:务必牢记Van der monde行列式的重要结论!
(8)原.
问:如此行列式扩展到阶,结果又如何呢?
17.(1)左.
解得或.
(2)直接按第一行展开.左.解得或.
注:解行列式方程的问题可先计算相应的行列式,再解方程.
.
.
注:牢记结论:!
(4)原.
问:如此行列式扩展到阶,结果又如何呢?
.
问:如此行列式扩展到阶,结果又如何呢?
注:牢记结论:.
(2)仿(1)的做法.
(2)
当时,原;当时,原;当时,原.
(4)利用P22例6的结论.原.
注:教材提供的参考答案与此稍有 “不同”,这是因为.
解得原方程的解为.
解得原方程的解为.
注:原行列式是阶的!
23.(1)利用教材P22例5的结论.
注:原行列式是阶的!
注:教材P22例5的做法是常用且有效的计算行列式的方法.
,
,
.
(2),,
.
25.(1).
26.,.
27.(1)令,则,故可逆.
.
(2)令,则,故不可逆.
(3)令,则,故可逆.
.
(4)令,则,故可逆.
.
注:伴随矩阵法仅在笔算求低阶矩阵的逆矩阵时较为方便.
28. (1),
.
(2),
.
(3),
.
(4),
.
注:也可以利用矩阵的初等列变换求矩阵的逆矩阵:.
29.(1).
.
(3).
注:30和31两题的做法表明:设法得到等式是证明矩阵可逆或求的有效途径.
32.(1)在两边同时取行列式得.可逆,,,故可逆,且.
(2).
注:矩阵的伴随矩阵的有关性质是往年考研的热门考点.读者应格外注意如下重要的恒等式:,从它可导出的许多性质.
34.,是对称矩阵.
35.方法一:.
方法二:(数学归纳法)当时,显然成立.
设命题对时成立,则.
36.(1),,.
(2),,,
.
(3),,.
注:务必牢记这三种分块矩阵的逆矩阵的形式,特别是(1)和(3)两个结果.
37.(1)方法一:,且存在一阶非零子式,秩为1.
方法二:,秩为1.
(2),秩为3.
(3),秩为1.
(4),秩为2.
(5),秩为3.
(6),秩为3.
注:求矩阵的秩的方法很多,随着以后各章的学习,读者应注意总结.
第一章《线性代数》习题解答
20
第 20 页 共 20 页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