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的“自画像”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docx
习作:我的“自画像”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习作:我的“自画像”》选自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通过观察和描述自己,学会用文字表达个性特点。本节课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符合学生四年级的年龄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自我的能力,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2.增强学生语言表达和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写作素养。
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学生能准确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
2.学生能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自我描述。
难点:1.学生在描述自己时,如何做到真实、具体、有个性。
2.学生如何将观察到的特点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
解决办法:
1.通过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自己。
2.结合范文,分析优秀自画像的特点,提供写作范例。
3.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提升描述的生动性和个性。
4.适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修改和完善作文。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习作:我的“自画像”》相关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自画像图片、个人特点描述图表和写作技巧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摆放实验操作台,营造轻松写作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风格的“自画像”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你们认为,一张好的自画像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2.提问:“你们对自己的外貌和性格有什么了解?”
3.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引出课题《习作:我的“自画像”》。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自画像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自画像”的概念。
2.分析优秀自画像的特点,如真实、具体、有个性等。
3.介绍写作技巧,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所学知识,尝试用文字描绘自己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2.每组选派代表分享,其他组员补充和完善。
3.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改进。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在描绘自己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2.学生回答,教师解答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出示一篇优秀自画像范文,引导学生分析其写作技巧。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范文中的优点,并尝试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
3.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创新,提升写作水平。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次写作,你对自己的哪些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分享,教师总结,强调写作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写作技巧和核心素养。
2.布置作业:以“我的自画像”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真实、具体、有个性。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5分钟
2.讲授新课:15分钟
3.巩固练习:15分钟
4.课堂提问: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6.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7.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能力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提高了观察力。
2.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了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自我描述,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3.写作技巧掌握:学生通过学习优秀范文,掌握了自画像写作的技巧,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4.自我认知水平提高:通过写作,学生对自己的外貌、性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自我认知水平得到提高。
5.创新意识培养:在师生互动环节,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尝试创新,培养了创新意识。
6.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在欣赏优秀自画像的过程中,提高了审美情趣,对生活有了更多的关注和热爱。
7.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团队合作能力得到提升。
8.修改完善能力提高:在教师点评和自我修改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提高了修改完善能力。
9.语文素养全面提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观察、表达、写作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10.核心素养能力拓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写作能力,还培养了自我认知、审美情趣、团队合作等核心素养能力。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