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的“自画像”(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docx
习作:我的“自画像”(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中的“习作:我的‘自画像’”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表达,描绘出自己独特的形象。设计思路如下:
1.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从外貌、性格、爱好等方面进行自我观察和思考。
2.通过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表达自己的勇气和信心。
3.以范文为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绘手法进行写作。
4.开展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相互借鉴、评价,提高作文质量。
5.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自画像”。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提高对个人特点的深入认识。
2.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文学创造力,增强写作自信。
3.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的能力,提高语文实践应用水平。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引导学生掌握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②培养学生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进行自我描绘的能力。
③指导学生如何组织文章结构,使作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教学难点
①帮助学生克服对自我描述的羞涩和不确定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②指导学生在作文中融入个人情感和真实体验,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③引导学生学会在写作中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文章的表现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音响设备、作文纸、彩笔。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3.信息化资源: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电子教材、优秀作文范文。
4.教学手段:小组讨论、个人创作、互动问答、作文互评。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我的‘自画像’”习作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如何用语言描述自己的特点?”
-展示一些名人或同伴的“自画像”范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自我介绍的多样性和创意。
-简短介绍本次习作的要求和目的,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写作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写作的基本概念、自我介绍的结构和要素。
过程:
-讲解写作的定义,强调写作在表达自我、交流思想中的重要性。
-详细介绍自我介绍的结构,包括外貌、性格、爱好等要素。
-使用示例文段,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将个人特点融入写作中。
3.范文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范文,让学生深入了解自我介绍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过程:
-选择几篇优秀的“自画像”范文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篇范文的写作风格、表达技巧和吸引人的地方。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范文如何表达个人特色,以及如何借鉴到自己的习作中。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自己的特点,并提出创新性的写作思路。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围绕一个“自画像”的主题进行讨论。
-小组内讨论各自对“自画像”的理解,以及如何在习作中展示自己的特色。
-每组准备一份简短的讨论总结,准备向全班分享。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自画像”习作的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分享本组的创意和思路。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实践与指导(20分钟)
目标:让学生现场撰写“自画像”,教师提供即时指导。
过程:
-学生现场开始撰写自己的“自画像”,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针对学生的写作过程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7.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自我介绍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自我介绍的结构、表达技巧等。
-强调写作在自我表达和交流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加练习。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篇“我的‘自画像’”习作,要求用生动的语言和细节描绘自己的特点。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儿童文学选读》:提供一系列儿童文学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故事中的人物描写来展现性格特点。
-《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收录了小学生们的优秀作文,其中包括自我介绍类的文章,供学生参考和模仿。
-《写作技巧与方法》:一本介绍写作技巧的书籍,特别针对小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难题,提供实用的写作方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