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中地理 3.1 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说课稿 新人教版选修6.docx
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中地理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6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中地理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说课稿新人教版选修6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中地理3.1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涉及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与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资源”相关,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然资源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资源问题的实际影响。
2.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区资源问题的差异及其成因。
3.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通过多角度分析资源问题,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强化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和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包括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②分析资源问题的成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探讨解决资源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包括政策法规、技术创新、公众参与等。
2.教学难点
①理解资源问题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
②将抽象的资源问题具体化,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对资源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和反思。
④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认识到资源问题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案例和图表,系统讲解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资源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展示资源问题的数据和图像,直观展示资源分布和问题现状。
2.教学软件: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模拟资源分布和变化,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
3.互动平台: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开展课堂讨论和作业提交,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地球资源现状”为主题,展示地球资源分布图,提出问题:“我们生活的地球资源丰富吗?为什么会出现资源问题?”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资源”相关知识点,如自然资源的分类、分布等,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包括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结合图表、数据,分析资源问题的成因和影响。
-举例说明:以我国水资源、能源资源为例,讲解资源问题的具体表现和解决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区资源问题的差异及其成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家乡或所在地区的资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知识。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资源问题的严峻性和解决资源问题的必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资源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阅读教材相关章节,深入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
-撰写一篇关于解决家乡或所在地区资源问题的文章,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6.课堂延伸(约10分钟)
-组织学生观看与资源问题相关的纪录片,拓宽学生的视野。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资源问题的最新动态和解决方法。
7.教学反思(课后)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收集学生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程度: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人类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包括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
-学生能够分析资源问题的成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地区资源问题的差异,并了解其成因。
2.思维能力提升:
-通过讨论和案例分析,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