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中地理 2.3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实录 新人教版选修6.docx

发布:2025-04-06约4.87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中地理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实录新人教版选修6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四川省昭觉中学高中地理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学实录新人教版选修6,本章节围绕大气污染的成因、类型、危害及防治措施展开,紧密联系实际生活,旨在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责任感。教学内容与课本内容紧密相连,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学生将通过分析大气污染问题,提升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培养跨学科思维,增强对地理环境的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通过案例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环境保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大气污染的成因、类型及危害。

难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难度。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大气污染的成因和类型。

2.运用图表和模型,直观展示大气污染的危害,强化学生对重点内容的学习。

3.针对防治措施,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高地理实践力。

4.结合实际,引入环保法规和技术措施,帮助学生理解防治措施的实施难度,并探讨可能的突破策略。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地理教学软件、电子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地理学科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大气污染相关视频资料、在线地图服务、环保组织网站链接

-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空气污染模型)、PPT演示文稿、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大气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或视频中展示了什么问题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是的,这些都是大气污染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二、新课讲授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大气污染的定义,提问:“什么是大气污染?”

2.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并举例说明。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大气污染的成因,提问:“大气污染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4.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大气污染的成因,包括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等。

5.教师讲解大气污染的类型,包括颗粒物污染、二氧化硫污染、氮氧化物污染等。

6.教师提问:“大气污染有哪些危害?”

7.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大气污染的危害,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三、案例分析

1.教师展示一个典型的大气污染案例,如雾霾天气。

2.教师提问:“这个案例中,大气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危害?我们应该如何防治?”

3.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4.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防治措施探讨

1.教师提问:“大气污染防治有哪些措施?”

2.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减少污染源排放、发展清洁能源、提高环保意识等。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防治措施的实施难度,提问:“这些防治措施的实施难度有哪些?”

4.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总结防治措施的实施难度,如技术难题、资金投入、法律法规等。

5.教师提问:“如何突破防治措施的实施难度?”

6.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7.各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一道与大气污染相关的练习题,如判断题、选择题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答案,教师点评并讲解正确答案。

六、总结与反思

1.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大家有什么收获?”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大气污染的成因、类型、危害及防治措施,提高了环保意识。”

3.教师强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为改善大气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调查家乡的大气污染情况,撰写一份环保倡议书等。

七、课堂小结

1.教师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教师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关注大气污染问题,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学生在学习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后,能够准确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成因、类型、危害及防治措施等基本概念。他们能够识别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农业活动等,并了解这些污染物的类型和影响。

2.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大气污染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因素影响。他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并能够评估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和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