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三年级数学上册一混合运算第2课时买文具教案北师大版.doc
Page1
第2课时买文具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1.结合解决“买文具”问题的探究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先算除法,再算加减”解决两步运算问题的合理性。
2.理解并驾驭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进一步学习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除加、除减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实力。
重点:理解和驾驭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依次。
难点:能敏捷地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64÷8=49÷7=72÷9=
24÷3=81÷9=32÷4=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依次是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4×7+642-6×3
二、探究新知
出示P5主题图,引导学生视察。
1.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依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留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问题:笑笑一共须要多少元?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文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3本作文本一共18元。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探讨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18÷3=6(元)6+4=10(元)
答:笑笑一共须要10元。
b.18÷3+4
=6+4
=10(元)答:笑笑一共须要10元。
(3)理解算理,驾驭算法。
全班探讨:18÷3+4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觉: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探讨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觉: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依次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与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当相等。
(2)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堂练习
P6“试一试”。
1.提示:先算调皮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依次,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算。
3×7+125-12÷4
四、巩固训练
P6~7“练一练”全部内容。
五、总结
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依次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18÷3=6(元)6+4=10(元)
答:笑笑一共须要10元。
解法二:18÷3+4
=6+4
=10(元)
答:笑笑一共须要10元。
较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和驾驭了除加、除减混合运算的运算依次,正确计算,还能借助直观图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除加、除减两步运算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