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南瓜生产技术规程.docx
1
DB14/T1078—2015
无公害南瓜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南瓜生产的产地环境、播种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南瓜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产地环境
产地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环境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土壤环境应符合NY5010的规定。
4播种前准备
深翻20cm~30cm,每667m2在播种沟施入优质腐熟的有机肥2000kg~3000kg,过磷酸钙磷肥50kg,三元复合肥30kg~40kg。然后整地做畦,播种沟宽40cm,畦宽1.2m~1.5m。
5播种
5.1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符合市场需求的品种。
5.2播种期
春茬露地栽培,南部地区4月上旬直播;中部地区4月下旬直播;北部地区5月中下旬直播。
5.3用种量
每667m2用种量500g左右,要求种子纯度≥95%,净度≥97%,发芽率≥85%,水分≤8%。
5.4种子处理
2
DB14/T1078—2015
播种前进行温汤浸种,将种子浸于55℃的温水中后不断搅拌至水温30℃~35℃时浸泡4h~6h,用清水洗净表面的粘液后催芽,或者晾干后直接播种。催芽温度25℃~30℃,70%左右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5.5播种方法
浸种或催芽后直接播种,穴距40cm~45cm,每穴2~3粒,播种深度3cm~4cm,播种后浇水,1~2片真叶时定苗,每穴1株,每667m2留苗800~1000株。地膜覆盖栽培,出苗后及时破孔放苗。小拱棚覆盖栽培,出苗后及时通风。
6田间管理
6.1水肥管理
苗期一般保持土壤湿润。4~6片叶甩蔓到座瓜前蹲苗不浇水。座瓜后开始浇催瓜水,每隔10~15d浇一次,采收前10d停止浇水。
果实直径8cm~10cm时(座瓜前)一般不追肥。座瓜后结合浇水开始追肥,每追施尿素5kg~10kg。果实膨大期追施硫酸钾肥1~2次,每次每667m210kg~15kg。
6.2植株调整
主蔓结瓜的品种,甩蔓后每隔7~10d打一次侧蔓,只留主蔓结瓜,座瓜1~2个后,瓜前留3~5叶打顶。侧蔓结瓜的品种,主蔓4~5片真叶时打顶,留2~3条强壮侧蔓结瓜,长势旺的留2~3个瓜,长势弱的留1~2个瓜。蔓长50cm~60cm时及时压蔓,每间隔5~7节压一次蔓,压蔓时去除多余的侧蔓和卷须。
6.3果实保护
幼瓜膨大后将瓜垫起,生长后期用青草或瓜叶遮阳。
7病虫害防治
7.1主要病虫害
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蚜虫、白粉虱等。
7.2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控制原则。
7.3防治方法
7.3.1农业防治
清洁田园,实行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培育适龄壮苗,测土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7.3.2物理防治
覆盖银灰色地膜、悬挂粘虫板、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方法。
3
DB14/T1078—2015
7.3.3生物防治
7.3.3.1天敌
积极保护利用天敌,控治病虫害。
7.3.3.2生物药剂
采用藜芦碱、苦参碱、印楝素、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生物药剂防治病虫害。
7.3.4化学防治
药剂防治时严格按GB4285、GB/T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严格控制农药用量和安全间隔期,注意各种农药交替使用,主要病虫害防治的选药用药技术见表1:
表1主要病虫害防治一览表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d
病毒病
20%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
8%南霉素水剂
0.5%菇多糖水剂
160g~250g/667m2喷雾
75g~100g/667m2喷雾
200g~300g/667m2喷雾
3
3
3
白粉病
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
250g/L醚菌酯乳油
10%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7g~12g/667m2喷雾
20g~40g/667m2喷雾
50g~80g/667m2喷雾
7
3
7
霜霉病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