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无公害鲍鱼菇生产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4-11-13约5.59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DB14/T767—2013

无公害鲍鱼菇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鲍鱼菇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场所、生产原料、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生产管理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无公害食品鲍鱼菇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5333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与定义

GB/T12728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鲍鱼菇

鲍鱼菇又名黑鲍菇、黑鲍茸、黑鲍鱼菇,别名台湾平菇、高温平菇、榕树平菇等。属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亚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

3.2

生物学效率

单位质量培养料的风干物质培养产生出的子实体或菌丝体质量(鲜重),常用百分数表示。如风干料100㎏产生了新鲜子实体50㎏,即为生物学效率50%。

【GB/T12728-2006,定义2.1.27】

4生产场所

2

DB14/T767—2013

4.1选址

生产场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5358—2007)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a)要求水源、大气质量、土壤状况、生态状况,卫生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有无污染源等。b)场地应选在远离可能造成污染的地方,周边环境符合食品卫生要求,必须远离排放“三废”(废

气、废水、废渣)的厂矿,没有污染源和尘土,要远离人口密集的居民点,不要建在养牛、养猪场或污水沟、城市生活垃圾场等易发生虫、蝇,环境卫生较差的旁边.否则,在生产期间易招致害虫咬食菌丝和菇体,增加灭虫用药成本,不利于安全生产技术的实施。

c)栽培场所要选择在坐北朝南、地势平坦开阔、光照较好、靠近水源、水质良好,排水方便,交通便利,有利于空气流通的地方。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358的规定。

4.2菇房

4.2.1种类

菇房主要有温室大棚、塑料拱棚、经过改造的山洞、防空洞和空闲房屋等。

4.2.2条件

无论那一种菇房,都要求具有能够协调温度、湿度、通风的结构和功能,应能适时地通过对温度、湿度、通风的调节,满足菌丝生长与出菇需要。要有较好的保温、保湿性能,不易受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通风换气良好,外边的风不能直接吹到菌床上。墙壁要便于清洗,有利于防治杂菌及害虫等。

4.2.3建造的要点

温室大棚、塑料拱棚内一年四季温度变化较大,因此,冬季和夏季要注意及时采取覆盖草帘措施对棚内进行保温或降温;山洞和防空洞要特别注意洞内增加通风设施。

5生产原料

5.1主料选择

主料有:棉籽壳、玉米芯、稻草、麦秸、玉米秸、豆秸、花生秸、花生壳、酒糟、醋糟、甘蔗渣、废棉等,要求无霉变、无异味、无有害杂质等。

5.2辅料选择

是指组成栽培基质时,需要加入的少量高含氮量物质,提高基质的营养成分。这类物质有麸皮、玉米粉、米糠、豆饼等,要求无霉变、无异味、无有害杂质等。在栽培基质中还可以加入补充磷、钾、硫、钙的化学物质,这类物质有过磷酸钙、石灰、石膏等。

5.3安全要求

应符合NY5099的规定。

6生产技术

6.1生产季节

3

DB14/T767—2013

鲍鱼菇菌丝体生长和子实体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0℃~30℃,菌丝体生长不宜低于20℃,子实体生长不宜高于30℃。我省从南到北地域气温差异较大,生产季节一般以6月上旬至10月下旬栽培为宜,各地应根据当地气候变化特点,把出菇袋生产安排在当地气温稳定在20℃时住前推1个月接种,依次推算原种和栽培种也应提前适时进行。控温菇房播种时间可随时确定。

6.2生产流程

6.2.1培养料配方

常用培养料配方含水量为60%~65%,拌料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石膏应符合NY/T496的规定。常用配方如下:

a)棉籽壳93%,麸皮5%,石灰粉2%;

b)木屑78%,麸皮15%,玉米粉5%,石灰粉2%;

c)稻草(切短)37%,木屑37%,麸皮20%,玉米粉4%,石灰粉2%;

d)玉米芯7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