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豇豆生产技术规程.docx
1
DB14/T536—2015
无公害豇豆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豇豆生产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贮藏和生产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大田无公害粒用豇豆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6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332无公害食品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NY/T5343无公害食品产地认定规范
3产地环境
3.1产地选择
生产基地须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远离工矿区和公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产地周围5km以内没有对产地环境可能造成污染的污染源。环境检测评价和产地选择执行NY5332和NY/T5343的规定。
3.2气候条件
无霜期110d以上,年有效积温≥2100℃,年有效降水量在350mm以上。
3.3土壤条件
土壤耕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土壤环境质量符合NY5332的相关规定。不宜连作,适宜的茬口是禾谷类和薯类。
3.4空气条件
产地空气质量应符合NY5332的要求。
3.5水质条件
2
DB14/T536—2015
有灌溉条件的灌溉水质应符合NY5332的要求。
4生产技术
4.1播前准备
4.1.1整地
春播要做到秋深耕25cm,播前浅耕、细耙。夏播可不整地硬茬播种。
4.1.2基肥
肥料的施用应符合NY/T496的有关规定。采用适宜、有效的施肥方法,坚持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相结合、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施肥与其他措施相结合的施肥原则。根据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确定施肥总量,每666.7m2施腐熟有机肥1500kg~2000kg、纯氮(N)3kg~5kg、磷(P2O5)15kg~20kg。
4.1.3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及抗逆性强,适合当地栽培的品种,出芽率≥85%,纯度≥95%。
4.1.4种子处理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量0.5%拌种,防治枯萎病和炭疽病;或用72%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4h~6h,防治细菌性疫病。
4.1.5晒种
播种前10~15d,将筛选好的籽粒饱满、大小均匀、颜色一致、无病虫的种子晾晒1~2d,严禁曝晒。
4.2播种
4.2.1播种期
根据栽培季节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播种期。5cm耕层温度稳定通过10℃以上时,即可播种。春播在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夏播在6月中下旬。
4.2.2播量及播深
每666.7㎡播种1.1kg~3kg,播深4cm~6cm。土壤墒情好的可适当浅,墒情差的可适当深。
4.2.3株、行距
行距50cm,株距10cm~15cm。
4.3田间管理
4.3.1留苗密度
每666.7㎡留苗0.5万~1万株
4.3.2中耕除草
3
DB14/T536—2015
播种后遇雨要及时破除板结,出苗后要中耕除草,松土保墒。从出苗到开花需中耕除草2~4次,以后视田间杂草及墒情进行,中耕不宜过深,以免伤根,同时注意培土。植株封垄后不宜中耕。间、套田应随主作物进行中耕除草,雨水较多要注意开沟排水。
4.3.3追肥
夏播豇豆,基本不施底肥,以追肥为主。一般每666.7㎡施纯氮(N)3kg~5kg、磷(P2O5)15kg~20kg,施肥应符合NY/T496的有关规定。
5病虫害防治
5.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防治为重点,物理、生物、化学防治有机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执行GB4285、GB/T8321(所有部分)的有关规定。注意轮换用药,合理混用。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5.2防治方法
5.2.1农业防治
5.2.1.1选用抗病品种
针对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的品种。
5.2.1.2清洁田园
将病叶、残枝败叶和杂草清理干净,田外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5.2.1.3轮作倒茬
实施轮作制度,与非豆类作物轮作三年以上。
5.2.2物理防治
5.2.2.1黄板诱杀
田间悬挂黄板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