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规程.docx

发布:2024-11-16约4.65千字共1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DB14/T763—2013

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韭菜生产的产地环境、播前准备、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病虫害防治、收割和生产档案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山西省境内无公害韭菜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8079农作物种子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T5295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评价准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韭薹

韭菜开花时抽生的花茎。

3.2

跳根

韭菜新长出须根随分蘖有层次地上移,生根的位置也不断上升,使新根逐渐接近地面的现象。

3.3

露白

种子在催芽过程中,胚根最先露出,呈白色,故称露白。露白是种子开始生长的标志。

3.4

拱棚

2

DB14/T763—2013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棚,其骨架常用竹、木、钢材或复合材料建造而成。

4产地环境

产地宜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没有工业“三废”及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农业生产区域。环境条件应符合NY5010的要求,产地环境检测评价执行NY/T5295规定。

5播前准备

5.1品种选择

选用耐寒、耐热、抗病、分株力强、产量高、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拱棚栽培应选择休眠期短的品种。

5.2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8079的要求。

5.3用种量

每666.7m2用种1kg~1.5kg。

5.4选地

选择土壤肥沃、疏松、保水保肥,旱能浇、涝能排,前茬种植作物为非葱蒜类蔬菜的地块。

6露地栽培

6.1整地做畦

选择旱能浇、涝能排的高燥地块,每666.7m2撒施腐熟的优质农家肥6000kg做底肥,精耕细作,使土肥均匀,土壤细碎。肥料施用执行NY/T496规定。做畦一般宽1.8m~2m,长度因地而定。

6.2浸种催芽

在播种前4~5d,把种子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20min,捞出洗净,后置于30℃~40℃温水中搅拌至水温到室温,去除瘪籽,浸泡24h(中途换水1~2次)。出水时搓洗种子,稍晾干后用湿布包裹催芽,每天用清水淘洗,60%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

6.3育苗

6.3.1播种

气温稳定在12℃时开始播种,一般采用撒播或条播。撒播是将种子均匀播于畦内,并覆1cm左右过筛细土;条播是将种子播在行距10cm~12cm,宽2cm,深1.5cm~2cm的浅沟中,并覆土。

6.3.2幼苗管理

3

DB14/T763—2013

苗期管理遵循前期促苗,后期蹲苗的原则。苗期应加强肥水管理,浇水要轻浇、勤浇,保持见干见湿;结合灌水追肥2~3次,每次666.7m2施尿素8kg~10kg,肥料施用执行NY/T496规定;注意清除杂草,苗期可人工拔草2~3次。

6.4定植

6.4.1定植时间

根据播种期和幼苗大小而定,一般苗龄60~70d,5~6片真叶,株高15cm~20cm时为定植适期。

6.4.2定植要求

定植应选择壮苗,淘汰弱苗;合理密植,一般行距30cm~40cm、穴距15cm~20cm,每穴20~30株;适当深栽,覆土深度以叶鞘露出地面2cm~3cm为宜,随着植株生长和根系上移逐渐封土,防止跳根。

6.5田间管理

定植后及时浇定植水。生长前期根据天气、土壤和生长情况小水勤浇,及时中耕保墒,保持土壤见干见湿。中期当幼苗发生新根新叶时,再浇水1次。后期每7~10d浇水1次,促进分蘖。封冻前浇足封冻水。第二年春季及时浇返青水。在韭菜叶片生长旺盛期结合浇水追肥2~3次,每666.7m2追施尿素10kg~15kg,着重养根壮棵。第二年收获旺季每25~30d收割一次,收割后3~4d追一次肥。新叶长出后施入量宜小,当叶子长到12cm左右,再追一次,一般每666.7m2施尿素20kg;硫酸钾3kg~5kg。忌收割后立即追肥,避免引起肥料危害。夏季要控制追肥,秋季结合浇水,每两水施一次化肥,每666.7m2施磷酸二铵13kg或腐熟有机肥。肥料施用执行NY/T496规定。

7保护地栽培

7.1栽培形式

栽培形式主要有地膜覆盖栽培和拱棚栽培两种。整地、育苗、定植、田间管理技术可参照露地韭菜栽培技术。直播用种量应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