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0《劝学》与《师说》联读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发布:2025-01-09约4.0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0《劝学》与《师说》联读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联读《劝学》与《师说》,让学生深入理解古人关于学习和师道的论述,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重要性和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修养。结合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将注重对文本的解读与分析,以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启发和思维训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联读《劝学》与《师说》,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增强语言感知力和鉴赏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中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3.文化传承与理解: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教育观念和师生关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4.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对文本的欣赏和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阅读,对基本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有所了解,对《劝学》和《师说》的部分内容也有所涉猎。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常识和文化背景知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各有不同,部分学生对古典文学有浓厚兴趣,愿意深入探究。在能力方面,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有较大差异。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习惯通过讨论、合作和探究来学习,对直观、生动的方式更感兴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阅读《劝学》与《师说》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理解困难,对文本中的观点和论证方式把握不准,对古代教育观念和师生关系理解不深,以及将文本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能力不足。这些挑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结合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研究法,以讲授《劝学》与《师说》的基本内容、背景和主旨,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文本,并运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文本中的教育观念。

2.教学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文本中的角色,探讨师生关系和学习态度,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3.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展示文言文原文和现代汉语翻译,辅助以视频资料介绍作者背景和时代背景,以及使用PPT展示重点难点,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联读两篇经典文言文——《劝学》与《师说》。首先,我想请大家分享一下,你们对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初步的认识或感受?

二、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1.《劝学》课文阅读与讨论

a.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先自主阅读《劝学》全文,注意理解文中生僻字词和句式。

b.阅读完毕后,我将随机提问,检查大家对文本的理解。

c.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探讨《劝学》的主旨是什么?它传达了哪些关于学习的观念?

d.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疑问。

2.《师说》课文阅读与讨论

a.接下来,我们同样以自主阅读的方式学习《师说》。

b.阅读后,请同学们思考,《师说》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它与《劝学》有何异同?

c.同样分组讨论,每组讨论后,选代表进行分享。

三、全文侧重点解析

1.《劝学》重点句解读

a.“学不可以已”这句话是《劝学》的核心观点,请大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b.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并进行解读。

c.我们将一起讨论“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2.《师说》重点句解读

a.“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师说》的重要观点,请同学们谈谈你的理解。

b.请同学们分析文中对师道的论述,以及它对学习的重要性。

c.我们将一起探讨“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这句话在文中的意义。

四、实际性教学内容

1.案例分析

a.我将提供一个关于学习态度的案例,请大家分析案例中的人物是如何践行《劝学》中的学习观念的。

b.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讨论如何将《劝学》中的观念应用到实际学习中。

2.角色扮演

a.我们将模拟《师说》中的师生对话场景,同学们可以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角色扮演。

b.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古代师生之间的互动,进一步理解师道的重要性。

3.课堂小结

a.请同学们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b.我将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确保大家掌握了《劝学》与《师说》的主旨。

五、布置作业

1.根据今天的课堂学习,写一篇关于《劝学》与《师说》的读后感,字数不少于500字。

2.选择一篇古代教育类的文章,进行阅读并撰写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