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师说》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0-2《师说》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师说》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中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2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师说》,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古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语言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通过文言文分析古代教育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文化传承与理解:使学生理解《师说》中蕴含的儒家教育理念和古代师生关系,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4.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感受《师说》的文学魅力,提升文学审美素养,激发创作灵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师说》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②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理解作者对师道的阐述和观点。
③感受文章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培养对文言文的兴趣。
2.教学难点
①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尤其是对一些生僻字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
②深入理解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深层含义。
③将文章中的教育理念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尊师重道,以及如何成为一位优秀的学者。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课文内容详细讲解《师说》的背景、作者及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确保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观点。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讨论深化对文章主旨的认识。
3.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师说》的相关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直观感受,辅助理解文言文的语境和情感。
4.安排课后自主研究任务,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古代教育制度和文化背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师说》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对古代的师生关系有多少了解?在现代社会中,尊师重道的意义何在?”
展示一些古代师生互动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教育的特点。
简短介绍《师说》的背景和作者韩愈,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师说》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师说》的基本内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过程:
讲解《师说》的成文背景,包括作者韩愈的生平和时代背景。
详细介绍《师说》的结构,包括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部分,以及各部分的作用。
3.《师说》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师说》的教育理念。
过程:
选择《师说》中的几个重要段落进行分析,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等。
详细介绍每个段落的背景、内容和教育意义,让学生全面理解作者的教育观点。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观点对现代教育的启示,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践尊师重道的理念。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师说》中的教育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师说》中的一个教育观点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观点在现代教育中的实际意义,以及如何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师说》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师说》的观点、现代应用及小组的见解。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师说》的教育价值。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师说》的基本概念、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案例分析等。
强调《师说》在现实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其中的教育理念。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师说》教育观点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能力的提升:通过学习《师说》,学生能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在对文章的逐句翻译和解读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文言文进行表达,对古代文学的语言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2.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对《师说》的背景、作者韩愈的生平有了清晰的了解,能够准确阐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教育观点。此外,学生对文言文的特点、古代教育的制度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