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师说》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师说》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待定
4.教学时数:2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师说》,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古代汉语,提高阅读和解析文言文的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逻辑性和文雅性。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师说》中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形成独到的见解。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对《师说》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古代教育制度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师说》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理解。
2.韩愈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难点:
1.文言文的翻译和解读。
2.如何将《师说》中的教育观点与当代教育实际相结合。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对于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将通过逐句讲解、重点词汇注释和例句分析的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2.在翻译和解读文言文时,将采用现代汉语对应翻译,并结合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通过小组讨论、问答互动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理解能力。
3.对于韩愈教育思想的学习,将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其教育观点,并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进行思考,探讨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意义。
4.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将《师说》中的教育观点与自身教育经历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授《师说》的背景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
2.教学活动: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古代师生互动,体验古代教育氛围;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探讨《师说》中的教育理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3.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展示《师说》的原文和现代汉语翻译,以及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如《论语》中的教育观点,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师说》,简要介绍作者韩愈及其在教育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知(20分钟)
-讲解《师说》的成文背景,包括作者韩愈的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
-逐句讲解《师说》的文言文内容,重点解释难懂词汇和句式,让学生跟读并模仿。
-分析《师说》中的教育观点,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引导学生理解师徒关系和教育目的。
-通过案例分析,将《师说》中的教育理念与现代社会教育进行比较,讨论其现实意义。
3.巩固练习(10分钟)
-让学生自主选择《师说》中的某一句或一段进行翻译,并分享给小组讨论。
-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你认为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师说》的理解和感悟。
4.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师说》中重要的教育观点。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表现,鼓励他们继续深入学习文言文和古代教育思想。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翻译《师说》全文,并撰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师说》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韩愈的文学作品,以加深对古代文学和教育的理解。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韩愈的其他教育类文章,如《进学解》、《谏太宗十思疏》等,这些文章同样体现了韩愈的教育理念和文学造诣。
-与《师说》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如唐代的教育制度、士人阶层的生活状态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其他古代教育经典,如《论语》、《大学》、《中庸》等,这些作品中的教育观点与《师说》相互映照,可以加深学生对古代教育思想的理解。
-现代教育理论家的观点,如杜威、皮亚杰等,与《师说》中的教育理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古今教育观的异同。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韩愈的其他作品,尤其是教育类的文章,以更全面地了解韩愈的教育思想和文学风格。
-安排学生在图书馆或资料室查阅相关历史资料,了解唐代的教育环境和士人文化,增强对《师说》的时代背景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选择一部古代教育经典进行深入阅读和讨论,然后将所学内容与《师说》进行对比分析。
-鼓励学生关注现代教育理论,通过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或参加教育论坛,将现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