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花城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2课 歌曲 《勇敢的鄂伦春》.docx

发布:2025-03-19约2.37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勇敢的鄂伦春》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因此,在唱歌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双基的训练,稳扎稳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演唱、聆听、综合艺术表演、声势伴奏等各项音乐活动,注重聆听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全方位的感受与体验音乐。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并在唱会歌曲后,能较好的使用“f、p、、”等力度记号表现歌曲,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这些音乐要素在这首歌曲中的作用。

2、能随着音乐一边歌唱一边做骑马的律动。

3、学生能打出“do、re、mi、sol、la、(do)”5个音的手号并唱出它们的相对音高。

教学内容分析:

《勇敢的鄂伦春》是一首鄂伦春民歌,c宫调式,2/4拍,歌曲由4个乐句构成一段体结构,旋律由“do、re、mi、sol、la”

五个音构成,朗朗上口,简单易学。教材编写的时候在头尾分别加入了描绘鄂伦春人骑马打猎时表现马蹄的象声词“踢哒”,并用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巧妙地刻画了打猎的队伍由远及近,最后又远去的形象。

教学重点:

能用歌声表达歌曲的音乐形象。

教学难点:

歌曲中力度记号的运用巧妙而有趣,是教学中要特别关注的内

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具,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打手号唱音阶。a、连音练习。

b、按节奏唱。复习XXXXI和XXI节奏型。

(环节说明:此环节既是发声练习也是对手号和重点节奏型的复习,让学生在音乐中反复体验节奏特点。)

3、“马蹄声”节奏游戏。

出示歌曲前奏、尾奏的节奏,通过给小马配音的游戏,模仿出马儿来马儿去的场景。并且复习“f、p、、”力度记号。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年是什么年吗?马带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威风,帅气)。下面我希望你们也带着帅气、威风的感觉来模仿马蹄声。(出示节奏)你能用这条节奏来模仿马蹄声吗?

谁来试试?(先个别再全体)。你们模仿的真好,好像骏马奔驰在山岭上。看,这里是一片美丽的山岭。哪座山离我们近?当马儿从远山走来,声音会有什么变化?()当马儿从这儿走远,声音又有什么变化?()。远处的声音是?弱。近处的声音是?强。好,你们给小马配音。1、原节奏配一次。2、马儿越走越远,快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了,所以我把结尾变成了xxIx-I,一起读titiIda-I。3、再次配音。”

(环节说明:马蹄声的游戏让学生在具体的音乐形象里体验和巩固力度记号的使用。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音乐要素与音乐形象之间的联系。)

二、欣赏歌曲。

1、听歌曲,出示课题。初步了解歌词大意。

“小马渐渐走远,他要去何方呢?他要去兴安岭——那里有他最爱的主人——板书(勇敢的鄂伦春)人。他们到底有多勇敢,我们一起来听听。”

2、介绍鄂伦春族。

“勇敢的鄂伦春人不惧严寒、不怕困难,在森林里干什么呢?生:(骑马,扛枪,打猎,巡逻)鄂伦春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在我国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服饰中最具特色的是狍头皮帽,这种帽子几乎不离身。这是鄂伦春族具有独特风格的房屋建筑“仙人柱”,既不用钉子,也不用绳,而是利用木杆本身的枝杈交叉而成。鄂伦春人世世代代就靠着一杆枪、一匹马,一年四季

追逐着獐狍野鹿,游猎在这茫茫的林海之中,是不是非常的勇敢呀?

3、律动歌曲。

“我邀请二年1班帅气的小伙子和美丽的小姑娘和我一起来扮演勇敢的鄂伦春。”

a:师哼唱旋律教动作。b:跟音乐律动。

c:再次律动,感受歌曲情绪和速度。

(环节说明:通过聆听、走进鄂伦春和律动歌曲等形式感受歌曲情绪速度,体验音乐形象,初步熟悉歌词帮助后面的歌词记忆。)

三、学唱歌曲。

1、默唱旋律。

2、找出组成歌曲的音“do、re、mi、sol、la、(do)”,并且打手号唱第一句旋律。

3、视唱歌谱。

4、用lu音哼唱旋律。

4、朗读歌词。

a:按节奏读歌词。b:读出强弱。

“你觉得第几句应该弱一点?为什么呢?你猜猜鄂伦春人民在干什么?(保持警惕,打猎,巡逻等)。我们读出强弱。”

5、学唱歌词。

a:师生接唱。

“请你用读歌词的美妙声音唱唱歌。师前半句生后半句。

b:生独立演唱。

“你们还记得马蹄声游戏吗?在歌曲哪里出现?把他也加进来。”

C:和伴奏演唱。

D:加入情绪自豪的演唱。

E:律动唱。

“让我们载歌载舞,尽情挥洒鄂伦春人的勇敢与热情吧!”

(环节说明:通过打手号唱旋律,学生自己视唱旋律,用lu哼唱旋律让学生养成视唱的习惯,帮助学生建立音高概念,提高音乐素养。多种形式的学唱使学生一步步深入体验歌曲,演唱歌曲。)

四、加入声势伴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