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海滨小城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19海滨小城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19海滨小城》,选自2024-2025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教学内容围绕海滨小城的描绘,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小城的风光与特色。该章节通过描绘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生活环境和人文风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类似的写景作文,对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词汇、句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海滨小城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对比海滨小城与自己家乡的差异,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语言构建与运用:通过学习《19海滨小城》,学生能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型,描述海滨小城的景色,提升写作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海滨小城,培养其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其积极的生活态度。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海滨小城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对我国地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学生在前两年的语文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不同主题的写景作文,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句型和描写手法。他们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绘有基础的了解,能够运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对语文学习有一定的热情,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更倾向于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喜欢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以下方面遇到困难:①词汇量有限,难以找到恰当的词汇描绘海滨小城的景色;②句型运用不够熟练,表达时可能出现语句不通顺的现象;③对海滨小城的了解有限,可能难以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有深度的描绘。针对这些困难,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教学资源
1.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白板、课文挂图。
2.软件资源:统编版语文教材、教学PPT、课文音频资料。
3.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班级学习交流群。
4.信息化资源:数字化课文内容、教学视频片段、在线互动学习工具。
5.教学手段:讲授、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践活动、写作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
总用时:45分钟
1.导入环节(5分钟)
-利用多媒体展示海滨小城的美丽图片,同时播放轻松愉快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海滨小城的氛围。
-提出问题:“你们去过海滨小城吗?你觉得海滨小城有什么特点?”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看法。
2.讲授新课(15分钟)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19海滨小城》的结构和内容,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句型以及描绘手法。
-对课文进行逐段分析,强调作者如何通过具体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海滨小城的美。
-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讲解如何运用词汇、句型表达对海滨小城的喜爱之情。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来描述海滨小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词汇、句型进行创作。
-课堂提问:邀请各小组分享自己的创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给予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创新教学互动环节(10分钟)
-角色扮演:邀请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对话形式展示海滨小城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景体验感。
-互动游戏:设计“海滨小城知识问答”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拓展对海滨小城其他方面的了解。
5.核心素养能力拓展(5分钟)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描绘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以表达对家乡或其他地方的喜爱。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观察、发现、表达,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6.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描绘海滨小城的关键点和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的短文,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确保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展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课外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海滨小城相关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