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模板.doc

发布:2019-01-05约8.6千字共2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设计 姓名: 学号: 班级: 14电气1班 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注:姓名、学号、班级等都居中(此行删除) 2016年6月 目 录 一、设计目的………………………………………………………… 2 二、设计任务………………………………………………………… 2 三、具体要求………………………………………………………… 2 四、设计原理概述…………………………………………………… 2 五、设计方案及分析………………………………………………… 3 = 1 \* ROMAN \* MERGEFORMAT I手工设计 ………………………………………………………… 3 = 2 \* ROMAN \* MERGEFORMAT II计算机编程设计 ………………………………………………… 7 1观察原系统性能指标 ………………………………………… 7 2校正方案确定及校正结果分析………………………………… 11 (1)采用串联超前网络进行系统校正………………………… 11 (2)采用串联滞后网络进行系统校正………………………… 12 (3)采用串联滞后-超前网络校正 …………………………… 15 六、结束语…………………………………………………………… 20 模拟PID闭环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设计目的 (1)掌握PID控制规律及控制器的实现; (2)了解模拟PID闭环控制系统的各部分构成; (3)掌握模拟PID调节器的设计和参数调整的方法; (4)掌握使用Simulink建立PID控制器及构建系统模型与仿真方法。 二、设计任务 (1)使用实验箱搭建系统模拟实现电路,测量温度与电压的关系; (2)使用Simulink进行PID控制器设计和仿真,并给出仿真结果。 五、设计方案及分析 = 1 \* ROMAN \* MERGEFORMAT I、手工设计 由开环增益要求,得K100,取K=100。 根据开环频域特征量(和)与时域指标()之间的关系近似公式,()、 ()将题目中系统的时域指标转化为频域指标:?,解之得47.79,取;?,解之得17.787,经计算比较,多次计算比较的Matlab程序如下: s=tf(s); G0=100/(s*(0.1*s+1)*(0.025*s+1)); %原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wc=25; expPm=47.8; Pm=(pi/2-atan(wc/10)-atan(wc/40))*180/pi; phim=expPm-Pm+6; a=(1+sin(phim*pi/180))/(1-sin(phim*pi/180)); wC=sqrt(a)*wc; wD=wc/sqrt(a); wE=0.1*wc; w0=1000/wc; wF=wD*wE/w0; Gc1=(s/wE+1)/(s/wF+1) Gc2=(s/wD+1)/(s/wC+1) G=Gc1*Gc2*G0 计算比较后发现,时可满足调节时间要求,所以取=25; 3)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曲线如图1中红色线所示。确定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 =10 图1 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过程 原系统不稳定,原开环系统在处相角储备量。,则用一级超前校正不能达到要求的的指标;,用滞后校正在处没有足够的相角储备量;所以确定用滞后-超前校正。 选择校正后的截止频率,超前部分应提供的最大超前角为,则a=, 在处作垂直线,与交于点A,确定点A关于0dB线的镜像点B;一点B为中心作斜率为+20dB/dec的直线,分别与过的两条垂直线交于点C和点D,则 C点频率: D点频率: 从点C向右作水平线,从点D向左作水平线,在过点D的水平线上确定的电E;过点E作斜率为-20dB/dec的直线交0dB线于点F,相应频率为则 E点频率: DC延长线与0dB线交点处的频率: F点频率: 故可写出校正装置传递函数 验算。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相角裕度分别为: , , 对手工设计的进行Simulink仿真,其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 图2 手工设计后的Simulink系统框图 点击”start simulation”按钮后,双击示波器,其示波器参数如图3所示 图3 手工设计后的Simulink系统框图中示波器参数(局部放大) 由图可以看出,手工设计后系统的超调量小于15%,调节时间小于0.4s,即设计要求全部满足。 = 2 \* ROMAN \* MERGEFORMAT II、计算机编程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