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键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教案5鲁科版必修2.doc
PAGE
4-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利用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会推断原电池的正负极,能依据原电池构成的条件,推断是否是原电池装置。
过程与方法
1、利用【活动·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试验来总结发觉原电池组成的缘由,发觉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培育他们发觉问题和探寻问题的实力。
2、通过探究试验,培育学生的试验操作实力和视察现象、说明现象的实力,
体验团队合作的愉悦。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3、通过【活动·探究】、【追根·寻源】、【学问运用】等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想,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的爱好,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精神。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探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构成原电池的基本条件
重难点突破:本节课在【活动·探究】环节,先是设计了三组探究试验,以试验探究为手段,让学生在试验探究中发觉原电池组成的缘由,以此透过现象,探寻电子的移动、电流的产生,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随后又设计了六组探究试验,让学生发觉变更电极材料、更换介质等是否能构成原电池,从而归纳出构成原电池的条件。【追根·寻源】、【学问运用】等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的学问和学问的运用。
六、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教学方法:
1、试验探究法:教学中设计了九组探究试验,通过试验探究原电池组成的缘由,发觉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2、分析归纳法:通过对试验现象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构成原电池四个的条件。
3、学问运用:依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找寻制备“含杂质锌”的方法和比较两种金属活泼性的方法。
4、多媒体教学:利用试验,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教学设施进行教学。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依据探究试验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视察并照实记录试验现象。
2、指导学生探寻试验现象背后的缘由,并能做出归纳和总结。
3、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设计
引课:通过播放一段小视频,让学生感知“橙子给手机充电”的奇异事情,引起学生的探究爱好。
板书:其次章第3节二、化学反应的利用(其次课时)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50【沟通·研讨】,
1、“即热饭盒”涉及的反应原理:
写出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师:上述两个化学反应的本质都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我们能不能让这样的电子转移显现出来呢?
【活动·探究】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生:依据“导学案”要求,进行分组试验1、2、3的操作,记录试验现象,并完成探讨的问题。
编号
1
2
3
试验内容
锌片、铜片
分别插稀硫酸中
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
同时插入稀硫酸中
锌片、铜片接灵敏电流表,
同时插入稀硫酸中
试验现象
锌片:
锌片:
锌片:
铜片:
铜片:
铜片:
灵敏电流表指针:
问题:①在稀硫酸中存在哪些微粒?写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②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同时插入稀硫酸中,为什么在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锌片和铜片上可能发生了什么反应?
③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白什么?
板书:2、原电池的定义:
动画演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师:是不是只要有了电极,有了电解质溶液,就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呢?
【活动·探究】3、原电池的组成条件
生:依据“导学案”要求,进行分组试验4~9的操作,记录试验现象,并完成探讨的问题。
编号
4
5
6
试验内容
锌片和石墨接灵敏电流表后,同时插入稀硫酸中
铜片和石墨接灵敏电流表后,同时插入稀硫酸中
锌片和锌片接灵敏电流表后,同时插入稀硫酸中
试验现象
锌片:
铜片:
锌片:
石墨:
石墨:
锌片:
灵敏电流表指针:
灵敏电流表指针:
灵敏电流表指针:
编号
7
8
9
试验内容
锌片、铜片接灵敏电流表后,同时插入乙醇中
锌片和铜片接灵敏电流表后,同时插入一个桔子中
锌片和铜片接灵敏电流表后,分别插入二个桔子中
试验现象
锌片:
锌片:
锌片:
铜片:
铜片:
铜片:
灵敏电流表指针:
灵敏电流表指针:
灵敏电流表指针:
问题④上述试验4~9个中,构成了原电池的是
⑤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⑥写出上述一个原电池的电极名称、电极反应式与电池总反应式(协助动画视频)。
师:引导学生在对上述问题的探讨中,归纳出组成原电池的四个条件,并能书写电极反应式与电池总反应式。
生:【巩固练习】下列可构成原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