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电视与生活 3 看电视的学问》(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docx
《第2课电视与生活3看电视的学问》(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第2课电视与生活3看电视的学问》为主题,旨在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电视节目的分类、内容选择以及观看电视的技巧,培养他们正确的媒介素养。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他们能够辨别电视节目中的信息真伪,学会合理选择节目。
2.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增强他们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电视节目内容。
3.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提出独特见解,尝试创新性地观看和评价电视节目。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电视节目分类与内容选择
-明确讲解:引导学生识别电视节目的不同类型(如新闻、娱乐、教育等),并学会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节目内容。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片段,让学生分析其特点,并讨论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批判性思维与节目评价
-识别难点:帮助学生建立对电视节目内容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和评价节目内容。
-举例说明: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分析某电视节目在传播信息、娱乐价值、教育意义等方面的优缺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同时,指导学生如何撰写简短的评价文章,提升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讲解电视节目分类的基本知识,为学生奠定基础。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电视节目的看法和选择标准。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电视节目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
2.教学手段:
-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电视节目片段,增强视觉冲击力。
-教学软件:运用互动式教学软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实物演示:展示电视设备,让学生直观了解电视工作原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首先用轻松的语气与学生打招呼,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2.提问:“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为什么?”
3.学生回答后,老师总结:“电视节目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看电视的学问。”
二、新课讲授
1.电视节目分类
-老师介绍电视节目的分类,如新闻、娱乐、教育、纪录片等。
-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类节目的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各类节目的看法。
2.内容选择与评价
-老师讲解如何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
-引导学生分析电视节目内容,学会从多个角度评价节目。
-举例说明,如评价一档新闻节目在传播信息、娱乐价值、教育意义等方面的优缺点。
3.批判性思维与节目评价
-老师讲解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某电视节目在传播信息、娱乐价值、教育意义等方面的优缺点。
-指导学生如何撰写简短的评价文章,提升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
三、课堂活动
1.小组合作探究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进行深入探究。
-各小组分享探究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2.角色扮演
-老师设置一个与电视节目相关的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进行角色扮演活动。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电视节目的内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总结与拓展
1.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看电视的学问。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提出疑问或建议。
3.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看一档自己感兴趣的电视节目,并撰写一篇简短的评价文章。
五、课堂反思
1.老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
2.老师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电视节目的主要分类,如新闻、娱乐、教育、纪录片等。
-学生能够分析电视节目内容,了解不同类型节目的特点和价值。
-学生能够理解电视节目在传播信息、娱乐价值和教育意义方面的作用。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提高了沟通、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在撰写电视节目评价文章的过程中,提升了书面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学会了如何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合适的电视节目,培养了信息筛选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
3.态度转变:
-学生对电视节目有了更加全面和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