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3 看电视的学问》(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docx
第2课《3看电视的学问》(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3看电视的学问》,属于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安徽大学版教材内容。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以电视这一学生熟悉的媒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电视节目背后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与之前学习的媒体知识、观察方法等课程内容相联系。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文化理解和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学习《3看电视的学问》,学生将学会批判性看待电视节目,提升对文化现象的敏感度和理解力,同时,通过实践探究电视节目制作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各个环节的关联性。
2.学会从多角度分析电视节目内容,形成批判性思维。
难点:
1.将抽象的电视制作流程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
2.培养学生在观看电视节目时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直观感受电视节目的制作过程,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制作流程。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从内容、形式、传播等多个角度分析电视节目,逐步培养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提供一些批判性思考的框架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通过讲解电视节目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对电视制作有初步的认识。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电视节目的观察和看法。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电视节目中的不同角色,如导演、编剧、演员等,体验节目制作的全过程,加深对电视制作流程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视频分析,引导学生学会从内容、形式、传播等多个角度批判性思考。
4.设置项目导向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个小型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平时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为什么?”
展示一些关于不同类型电视节目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电视节目的多样性。
简短介绍电视节目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如娱乐、教育、信息传播等,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电视节目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电视节目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电视节目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如节目内容、制作团队、播出平台等。
详细介绍电视节目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如节目策划、拍摄、剪辑等环节。
3.电视节目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电视节目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电视节目案例进行分析,如《新闻联播》、《爸爸去哪儿》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电视节目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电视节目中的元素或内容。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电视节目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如节目创新、观众反馈等。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电视节目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电视节目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电视节目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电视节目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电视节目中的知识和技巧。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电视节目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电视节目的影响。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理解电视节目的基本概念、制作流程和组成部分。
-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并分析其特点、目的和受众。
-学生能够了解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