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二 受精作用说课稿1 新人教版必修2.docx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二受精作用说课稿1新人教版必修2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和批判性思维。
3.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现象,理解生命规律,尊重生物多样性。
4.培养学生运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内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及其在遗传信息传递中的作用。
-详细内容:包括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过程,以及受精作用中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此外,重点强调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遗传多样性形成中的重要性。
-举例解释:例如,通过讲解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人类的染色体数目是23对,而不是其他数量。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的机制,以及受精作用中遗传信息的组合和传递。
-详细内容:包括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如何配对形成四分体,以及如何通过交叉互换增加遗传多样性;受精作用中,精子和卵细胞如何通过随机结合产生不同的遗传组合。
-举例解释:例如,通过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的动态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这个过程产生不同的基因组合。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具备《人教版必修2》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动画或视频,以及相关的图片和图表,以帮助学生理解复杂过程。
3.实验器材:准备模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教具,如彩色小球代表染色体,以便学生动手操作。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并准备实验操作台,确保学生能够进行互动学习和实验操作。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展示不同植物或动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生物个体会有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如何从父母传给后代的?
-引导思考:引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概念,激发学生对遗传信息传递的好奇心。
讲授新课(20分钟)
-减数分裂:
-讲解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的过程,用时5分钟。
-通过动画演示,展示减数分裂各阶段的变化,用时3分钟。
-讨论交叉互换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用时5分钟。
-受精作用:
-解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用时5分钟。
-分析受精作用对后代遗传信息的影响,用时5分钟。
巩固练习(10分钟)
-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包括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题目,用时5分钟。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互相解答,用时5分钟。
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环节:针对新学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提出问题,如“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有什么区别?”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互动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遗传病的预防、生物育种等。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加深理解。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遗传多样性形成中的重要性。
-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遗传学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教学双边互动,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以下为具体流程:
1.导入环节(5分钟)
-创设情境:展示不同植物或动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图片。
-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生物个体会有不同的特征?
-引导思考:引入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概念。
2.讲授新课(20分钟)
-减数分裂:
-讲解同源染色体配对和分离的过程。
-通过动画演示,展示减数分裂各阶段的变化。
-讨论交叉互换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受精作用:
-解释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
-分析受精作用对后代遗传信息的影响。
3.巩固练习(10分钟)
-课堂练习:分发练习题,包括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题目。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练习题,互相解答。
4.课堂提问(5分钟)
-提问环节:针对新学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提出问题。
5.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
6.总结与拓展(5分钟)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遗传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