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二轮复习课件:第二部分 专题十八 生物技术实践.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使用顺序 实验结果 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 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 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 细胞既分裂又分化 同时使用 分化频率提高 (3)用量比例不同,结果也不同: 3.植物芳香油三种提取方法的比较 提取方法 实验原理 方法步骤 适用范围 水蒸气蒸馏 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 ①水蒸气蒸馏②分离油层③除水过滤 适用于提取玫瑰油、薄荷油等挥发性强的芳香油 提取方法 实验原理 方法步骤 适用范围 压榨法 通过机械加压,压榨出果皮中的芳香油 ①石灰水浸泡、漂洗②压榨、过滤、静置③再次过滤 适用于柑橘、柠檬等易焦糊原料的提取 有机溶 剂萃取 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蒸发溶剂后就可获得芳香油 ①粉碎、干燥②萃取、过滤③浓缩 适用范围广,要求原料的颗粒要尽可能细小,能充分浸泡在有机溶液中 4.DNA和蛋白质技术 (1)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①基本原理: a.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在0.14 mol/L的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最低。 b.DNA不溶于酒精溶液。 c.DNA不被蛋白酶水解。 d.DNA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被二苯胺染成蓝色。 ②主要步骤:选取材料→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去除滤液中的杂质→DNA的析出与鉴定。 ③注意事项: a.选择动物细胞时,细胞比较容易破碎,选择植物细胞时则要先溶解细胞膜(如加洗涤剂、研磨等)。 b.以鸟类的红细胞为材料时,需向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抗凝。 c.二苯胺需现配现用。 (2)PCR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①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②原理——双链DNA的复制。 ③条件——需要DNA模板、引物(一般为单链DNA)、四种脱氧核苷酸、耐高温的DNA聚合酶和酶促反应所需的离子,同时还要控制温度。 ④过程: a.变性:在95℃时DNA解旋。 b.复性:在50℃时引物与DNA单链结合。 c.延伸:在72℃时合成DNA子链(两个引物间的序列)。 (3)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 ①实验原理:依据蛋白质的各种特性可以将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离。 ②常用方法: a.凝胶色谱法: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分离蛋白质。 b.电泳:利用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的差异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由此将各种分子分离。 c.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一般分为四步:样品处理、粗分离、纯化和纯度鉴定。 ①人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不含细胞核,也没有DNA,不 适于作为DNA提取的材料,但却是提取血红蛋白的理想材料。 ②凝胶色谱柱的直径大小不影响分离效果,但直径过大会造 成洗脱液体积增大,样品稀释度增大;凝胶色谱柱的高度 与分离度有关。 ③红细胞洗涤过程中,洗涤三次后,上清液仍有黄色,可增 加洗涤次数,否则无法除去血浆蛋白;离心时转速要低, 时间要短,否则白细胞等会一同沉淀,达不到分离效果。 ④血红蛋白释放过程中,蒸馏水的作用是涨破红细胞,甲苯 的作用主要是溶解细胞膜。 明考向 在高考中,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是较为重要的部分,其中微生物的培养、消毒和灭菌、微生物的分离、提纯和计数是重要的命题点。 做考题 [例1] (2011·新课标全国卷)有些细菌可分解原油,从而消除由原油泄漏造成的土壤污染。某同学欲从受原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原油的菌株。回答问题: (1)在筛选过程中,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2)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两种,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筛选出高效菌株,可比较单菌落周围分解圈的大小,分解圈大说明该菌株的降解能力________。 (4)通常情况下,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无菌技术要求试验操作应在酒精灯________附近进行,以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技术实践中微生物的培养与分离,意在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1)欲筛选出能降解原油的菌株,培养基中应只含有原油而无其他碳源,这样不能降解原油的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存,这类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2)分离纯化菌种时,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于纯化菌种。(3)降解原油能力越强的菌株,在菌落周围形成的分解圈越大。(4)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如接种环)、干热灭菌(如培养皿)和高压蒸汽灭菌(如培养基)等。无菌技术要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操作都要在酒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