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十七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内容:本节课以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为背景,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思想和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关注社会发展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通过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学生的文化理解力,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及其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2.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鲁迅先生的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
3.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进行多角度思考。
4.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仿写、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鲁迅先生的人物形象分析:通过文本细读,引导学生把握鲁迅先生的性格特点和他在作品中的形象塑造。
②鲁迅作品的时代背景解读:帮助学生理解鲁迅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提升学生的历史意识。
③鲁迅作品的语言风格鉴赏:指导学生体会鲁迅作品的语言特色,包括讽刺、幽默、深刻等,增强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鲁迅先生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引导学生识别并理解鲁迅作品中常用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②把握鲁迅作品中的复杂情感:帮助学生理解鲁迅作品中复杂的人物情感和作者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情感感知和表达能力。
③跨越时空的共鸣:引导学生尝试从现代视角审视鲁迅作品,思考其现实意义,培养跨文化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包括《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
2.辅助材料:准备鲁迅先生的图片、鲁迅作品的相关视频,以及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图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
3.教学软件:使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展示课文内容,包括文本、图片和音频资料,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4.分组讨论材料:提供与课文相关的讨论话题卡片,促进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深入思考。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通过讲述鲁迅先生生平中的一个有趣故事或引人深思的观点,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阿Q正传》等,复习鲁迅先生的作品特点。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的内容,包括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以及人物形象。
-举例说明:结合课文内容,教师选取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举例说明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批判。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鲁迅先生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时代背景,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完成以下任务:
a.制作鲁迅先生生平年表,展示鲁迅先生的成长轨迹。
b.撰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对鲁迅先生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各组,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鲁迅先生作品中的核心思想和艺术特色。
-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另一篇作品,如《药》,并撰写读书笔记。
-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思考鲁迅先生作品对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6.拓展活动(约10分钟)
-组织学生观看鲁迅先生的纪录片或电影,加深对鲁迅先生生平和作品的了解。
-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鲁迅先生的作品片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7.教学反思(课后)
-教师对本次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鲁迅作品集:介绍鲁迅先生的代表作集,如《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风格。
-鲁迅生平资料:搜集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照片、手稿等,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增强学生对鲁迅先生的理解。
-鲁迅作品研究:提供关于鲁迅作品的研究论文、评论文章,引导学生从学术角度分析鲁迅先生的作品。
2.拓展建议:
-阅读鲁迅作品:鼓励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作品,感受鲁迅先生的作品风格和思想内涵。
-观看鲁迅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鲁迅先生的纪录片,如《鲁迅的一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
-参与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