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水平四)八年级全一册.docx

发布:2023-05-16约3.2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篮球:行进间运球上篮》教学设计 执教: 指导思想 本课以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深化教学改革、“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面向全体 学生,做到人人享有体育、人人都有进步、人人拥有健康。让学生掌握所学动作技能,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让学生终身受益。 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强,具有较强的对抗性和较浓趣味性的体育运动项目,是学生非常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它能满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运动需要,对于培养学生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合作精神以及锻炼身体、锻炼意志、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行进间运球上篮是篮球技术中的基本技术之一,是进攻得分较为实用的技术。同时近年来行进间运球上篮也是中考体育的一个选考项目之一,实效性较强,在八年级阶段打下基础,为九年级中考体育作准备。 三、教学目标分析 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行进间运球上篮要领与方法。 技术与技能目标:使80﹪学生基本行进间运球上篮的脚步动作,进一步理解、熟悉行进间运球上篮的动作技术。 体能目标:提高学生的弹跳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并促进灵敏性、协调性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练习与拓展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及意识,培养团队精神,让学生感受篮球运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溶汗水与笑声一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验运动与成功带来的乐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四、学习者的特征分析 学生是鹤山市鹤华中学八级的学生。平时接触篮球较少,尤其是女生,篮球基础相对空白,原地运球都有相当大的困难。经过前两个课时的学习,学生篮球水平有一定的提高,但与中考体育的要求相距甚远。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行进间运球与上篮相结合。 2、难点:跨步接球与上步起跳投篮动作的协调配合。 要领: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一跨大步接球牢,二上小步用力跳, 三要翻腕托球举球高,四要指腕柔和用力巧。      行进间单手或双手低手投篮: 第二步用力蹬地向前方起跳,投篮出手前保持单手低手或者双手托球稳定性,用指腕上挑力量使球向前旋转投出。 七、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篮球65个;篮球场4-6个;标志物若干。 八、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检查学生的穿戴情况,宣讲课堂纪律和教学安全,宣布本课内容、教学目标,安排好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 1、分组运球:小组长带领自己小组进行运球慢跑练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2、统一进行球操练习,并使身体各部位活动起来,为后面的课做好准备。 (三)基本部分 1、教师强调行进间运球上篮的动作要求并示范,分组进行行进间运球上篮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2、集中后各组代表进行行进间运球上篮展示,教师点评。 3、分层进行行进间运球上篮练习和拓展练习。 A、未能掌握跨步接球与上步起跳投篮动作的同学同组进行练习。 B、基本能掌握跨步接球与上步起跳投篮动作的同学进行提高练习。 C、熟练掌握跨步接球与上步起跳投篮动作的同学进行拓展练习: (四)专项素质练习:往返运球接力游戏。(通过此游戏,以便培养学生合作互助能力,及集体主义精神,进一步提高控球的能力。) 放松恢复:通过小游戏(用双脚来完成布、锤、剪)来进行放松恢复。 小结本课,布置课后练习并收还器材。 九、教学效果预测 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对教材、学生等的情况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在教学过程中遵循了学生生理、心理等特点进行教学,预测会顺利达到本课制定的教学目标。预测平均心率130±5次/分钟,练习密度55%±5% ,运动强度中上等,专项素质练习时强度达到最高峰。 教案 八年级3班 人数:64人 授课教师: 教学内容 篮球:复习行进间运球上篮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行进间运球上篮要领与方法。 2.技能目标:使80﹪学生基本行进间运球上篮的脚步动作,进一步理解、熟悉行进间运球上篮的动作技术。 3.体能目标:提高学生的弹跳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并促进灵敏性、协调性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4.情感目标:通过练习与拓展活动,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同学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及意识,培养团队精神,让学生感受篮球运动的乐趣,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兴趣。溶汗水与笑声一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验运动与成功带来的乐趣,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 重点:进间运球与上篮相结合。 难点:跨步接球与上步起跳投篮动作的协调配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要求 时间 情 景 导 入 阶 段 课 堂 常 规 一.带领学生执行课堂常规。 二.师生问好并宣布上课内容。 做好安全提示,防止伤害事故发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