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单元 17 松鼠 精华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说课稿(统编版).docx
第5单元17松鼠精华版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说课稿(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第5单元17《松鼠》一文,通过阅读课文,学习松鼠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松鼠》一文属于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与学生之前学习的动物描写类文章有紧密联系,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动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松鼠》一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作者对动物形象的描绘;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欣赏动物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同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生动表达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细腻的描写,展现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尊重。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掌握《松鼠》一文中对松鼠形态和生活习性的描写方法,通过分析作者的语言表达,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松鼠的形象。
②学会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作者通过拟人化手法赋予松鼠的生动形象,体会作者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②在写作实践中,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拟人化手法,将动物的特点与人的情感、行为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③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通过学习《松鼠》一文,使学生认识到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意义。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2.课程平台:统编版语文教学平台,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及相关教学资源。
3.信息化资源:网络资源库,包含松鼠的相关图片、视频资料、背景知识等。
4.教学手段:课本、教辅书籍、动物图鉴、绘画工具(用于学生创作松鼠的绘画作品)。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松鼠的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松鼠吗?你们觉得松鼠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印象。
回顾旧知:提问:“我们之前学习过哪些动物?”学生回忆并列举,然后引导学生回顾动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松鼠》一文,讲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作者介绍、文章结构等。
举例说明:选取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如拟人化描写、比喻等,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松鼠的描绘。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探讨松鼠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动手绘制松鼠的图画,并尝试用文字描述松鼠的特征。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指导,针对学生的绘画和描述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松鼠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以及作者在写作中运用的手法。
学生反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鼓励学生积极表达。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松鼠》一文,并完成以下作业:
①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选择文章中的一段,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③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松鼠的认识。
6.课堂延伸(约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松鼠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提出保护动物的建议。
7.课堂小结(约5分钟)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在阅读、绘画、讨论等方面的表现,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生反馈: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不足,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8.教学反思(课后)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总结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通过学习《松鼠》一文,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对动物描写类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学会了从文本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2.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文章中的精彩段落,学会了运用拟人化手法、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
3.写作技巧掌握: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尝试运用拟人化手法,将动物的特点与人的情感、行为相结合,提高了写作技巧。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4.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在分析文章结构、作者写作手法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够用合理的论据进行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