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的水第2节第1课时海水的性质学案湘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PAGE
PAGE13
第1课时海水的性质
课程标准
素养目标
任务设定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结合图表资料,分析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分布变更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综合思维)
2.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分析海水性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海洋观。(人地协调观)
1.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有什么规律?
2.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有什么规律?
3.海水温度对人类有何影响?
4.海水盐度是怎样度量的?
5.海水中主要的溶解盐类是什么?
6.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7.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有哪些?
8.海水密度的分布有何规律?
一、海水的温度
1.含义:反映海水的冷热程度。
2.影响因素
(1)太阳辐射:海水最主要的热源。
(2)寒暖流:与所流经海区相比,暖流水温高,寒流水温低。
3.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规律:表层水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2)时间分布规律:同一海区,夏季水温高于冬季水温。
(3)垂直分布规律:由表层向深层大体上呈不匀整递减的趋势。
具体表现eq\b\lc\{(\a\vs4\al\co1(表层区:基本上趋向于匀整分布,温跃层: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深水区:水温受外界的影响较小,,变更缓慢,温度偏低))
4.海水温度变更的影响
(1)调整大气温度:海水增温顺降温都慢于大气。
(2)由于表层水温上升,大西洋飓风发生的频率显著上升。
(3)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微思索]在我国的四大近海海疆中,水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哪一海疆?主要缘由是什么?
提示:南海海疆。纬度低,太阳高度与昼夜长短变更小;海疆广,受陆地影响小,海洋性大。
[图表点拨]教材第93页图4-11,该图展示出:
(1)海洋表层水温从赤道向两极慢慢降低,到极圈旁边降至0℃左右,与海冰边界大致相同。
(2)等水温线沿纬线大致呈带状分布,南纬40°以南至南极大陆间的海疆几乎全部是海洋,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小,等水温线与纬线基本平行。
[特殊提示](1)大西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疆面积较小,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少;海洋向南北两极地区开敞,受高纬度冷水和浮冰影响程度大,故水温在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中最低。
(2)太平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疆面积大,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多;太平洋北部海区较封闭,受北冰洋的冷水和海冰影响小,故水温在三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最高。
二、海水的盐度
1.概念:指溶解于海水中的盐类物质与海水质量的比值,用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来量度。世界海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
2.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赤道旁边盐度稍低,副热带海区盐度较高,高纬度海区盐度偏低。
3.影响因素
(1)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
①赤道旁边: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稍低。
②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较高。
③高纬度海区:蒸发量小,加之反复结冰、融冰,盐度偏低。
(2)寒暖流:在同纬度地带,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
(3)入海径流:在大陆沿海地区,因河流等淡水注入,盐度降低。
4.海水盐度的垂向分布
(1)规律eq\b\lc\{(\a\vs4\al\co1(浅表层盐度比较匀整,盐跃层盐度变更显著,到确定深度,盐度又近似匀整分布))
(2)具体表现eq\b\lc\{(\a\vs4\al\co1(中低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高,随深度的,增加,盐度降低,高纬度海区,表层盐度较低,随深度的增,加,盐度上升))
5.海水盐度变更的影响:会对渔业和生态产生重大影响。
[微思索]描述盐度与结冰、融冰的关系。
提示:海水冰点随着盐度的增加而降低。海水在结冰时,含盐分相对较低的海水先结冰,盐分高的后结冰;海冰在溶化时,含盐较高的海冰先溶化,盐度较低的海冰后溶化。
[图表点拨]教材第95页图4-13,该图展示出:
(1)世界盐度的分布总体上具有沿纬线方向呈带状分布的特征,尤其是南半球40°~60°之间的海疆表现最为明显。
(2)南纬60°旁边海疆盐度高于北半球同纬度海疆。
(3)世界海洋表层盐度的最高区不在赤道上,而是分布在副热带海区,即南北纬20°~30°旁边的海疆。
(4)等盐度线在靠近陆地的海区,不仅发生明显弯曲,而且盐度变更幅度较大,表现为等盐度线分布较为密集。
[特殊提示]盐场的条件:①海滩平坦宽广;②风力强劲;③晴天多,日照足够,蒸发旺盛。
三、海水的密度
1.影响因素:与温度、盐度和压力都有关系。在大洋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取决于温度和盐度的变更。
2.分布规律
(1)水平分布:表层海水密度由赤道旁边向两极慢慢增大。最大密度出现在寒冷的极地海区。
(2)垂直分布:海水在垂向上存在着明显的密度跃层,不同纬度海水密度垂向差异很大。
①低纬度海区:表层海水密度相对较低。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