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春》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优质讲堂(统编版2024).docx
第1课《春》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优质讲堂(统编版2024)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课《春》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优质讲堂(统编版2024)
设计意图
本节课《春》的说课稿旨在通过深入解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他们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统编版教材的特点,本节课将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同时,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春》,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运用课文中描绘春天的词汇和句式,提升语言表达与描绘自然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通过文本分析,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独特情感,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审美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赞美和情感表达,增强文化自信。
4.审美鉴赏与创造:激发学生对散文美的感知,培养他们通过阅读和创作来发现和创造美的能力。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汉字识读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文学作品。在之前的学习中,他们接触过一些描写自然景物的诗歌和散文,对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有初步的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自然景物充满好奇心,对春天的美丽景象通常有较高的兴趣。他们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喜欢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学习。在课堂上,学生的风格多样,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偏好集体讨论,整体上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和挑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散文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上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引导他们通过细致的阅读和深入的分析来把握。此外,对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色进行鉴赏可能会感到陌生,需要教师提供恰当的方法和策略。同时,部分学生可能在写作表达上存在障碍,需要通过课堂练习和反馈来逐步提高。
教学资源
-教科书《春》课文内容
-多媒体投影仪
-白板和markers
-课文朗读音频
-相关散文阅读材料
-诗歌鉴赏参考资料
-互动讨论小组活动指南
-学生写作练习本
-教师反馈评价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开始学习一篇描写春天的美文——《春》。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给你带来的感觉,是温暖的阳光、是柔软的柳枝,还是盛开的花朵?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天。”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预习:
“请大家先自主阅读课文《春》,注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阅读过程中,可以用笔在重要的词句下面做标记,也可以在边上写下自己的感受。”
2.分享预习成果:
“现在,请几位同学分享一下你们的预习心得,可以谈谈你们对课文的理解,也可以谈谈你们对春天的感受。”
**三、课文内容探究**
1.分析课文结构:
“同学们,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春》的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课文的篇章结构。请大家注意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描绘出春天的美好画面的。”
2.探讨课文主题:
“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春天,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描写来表现这一主题的?”
3.突出全文侧重点:
“在《春》这篇课文中,作者特别强调了春天的哪些特点?请大家找出相关的词句,并讨论这些词句如何体现春天的美好。”
**四、课堂讨论与分享**
1.分组讨论:
“接下来,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如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2.分享讨论成果:
“现在,请每个小组选一位代表来分享你们的讨论成果。其他同学也可以随时补充。”
**五、写作实践**
1.写作引导: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尝试运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巧,来写一篇关于‘我的春天’的小短文。你可以描写春天的景色,也可以表达你对春天的情感。”
2.学生写作:
“请大家拿出写作练习本,开始写作。在写作时,注意运用我们刚刚讨论过的修辞手法,让你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六、课堂小结**
1.总结学习内容: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入探讨了朱自清先生的《春》,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我们也学习了如何通过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2.学生反馈:
“现在,请大家谈谈你们今天的学习收获。你从《春》这篇课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七、布置作业**
1.阅读延伸:
“请大家课后阅读一篇描写自然的散文,可以是关于夏、秋、冬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