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桂花雨(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3桂花雨(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3桂花雨(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桂花雨》为文本,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设计了一系列活动。通过朗读、品味、想象、创作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提升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通过品读《桂花雨》,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培养语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物,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真挚情感;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1.理解文中桂花雨的象征意义;2.学习作者细腻的描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解决办法:1.通过朗读、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3.利用多媒体展示桂花雨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和修辞手法。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课文主题展开讨论,激发思维,培养合作精神。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桂花雨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情感。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桂花雨的美丽景象。
2.互动软件:利用教学软件进行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3.实物教学:如有条件,可引入桂花实物,让学生直观感受桂花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桂花雨》。你们知道桂花吗?桂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请大家谈谈自己对桂花的印象。
(学生)桂花有香味,很漂亮,还可以做成桂花糕。
(老师)很好,桂花不仅有美丽的花朵,还有迷人的香气。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笔下的桂花雨,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深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老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请简要说说你对这篇课文的第一印象。
(学生)这篇课文描写了桂花雨的美丽景象,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美。
(老师)很好,我们通过初读课文,对文章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分析课文,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
三、分析课文,深入理解
1.桂花雨的美丽
(老师)课文开头描写了桂花雨的美丽景象,请大家找出相关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桂花雨的美丽。
(学生)比如,“桂花雨,纷纷扬扬,如烟如雾。”这句话描写了桂花雨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老师)很好,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桂花雨比作烟和雾,形象地描绘了桂花雨的美丽。接下来,请大家找出其他描写桂花雨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2.作者的情感
(老师)在课文中,作者对家乡的桂花雨有着深厚的感情。请大家找出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比如,“我仿佛看到了家乡的桂花雨,那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老师)很好,这句话通过“我仿佛看到了”这个词语,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具体化。接下来,请大家继续找出其他体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并进行分析。
3.修辞手法的运用
(老师)课文在描写桂花雨时,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大家找出其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学生)比如,课文中的“桂花雨,纷纷扬扬,如烟如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桂花雨比作烟和雾,形象地描绘了桂花雨的美丽。
(老师)很好,比喻的修辞手法使得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接下来,请大家继续找出其他修辞手法,并进行分析。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老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桂花雨的美丽景象,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情。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家乡的美景和家乡的亲人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家乡,热爱家乡。
五、布置作业
1.课下再次阅读《桂花雨》,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想一想,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描写家乡的美景?
3.家长陪同孩子一起寻找家乡的美丽景色,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六、课堂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学习了《桂花雨》,大家表现得非常棒。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努力,发现家乡的美,感受家乡的爱。下课!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正确拼读生字词,提高朗读能力。
-学生掌握了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