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国际合作-说课稿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001].docx
4.3国际合作-说课稿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国际合作”为主题,结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教材,针对高二下学期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求,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首先,通过回顾课本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梳理国际合作的内涵和特点;其次,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作用;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全球意识,理解国际合作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案例,评价国际合作的效果和影响;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会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和协作;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认识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合作方式及挑战。
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高二下学期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国际关系有一定的了解。在知识层面,学生对国际合作的定义、历史背景和基本形式有所认识,但缺乏对复杂国际关系和合作机制深入理解。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基本的阅读、分析、归纳和总结能力,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全球意识逐渐增强,但合作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尚需培养。此外,学生在课堂参与度和行为习惯方面表现出多样性,部分学生可能对国际合作这一主题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讨论;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国际关系缺乏兴趣,课堂参与度不高。这些因素将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影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历史》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册。
2.辅助材料:收集与国际合作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资料,以多媒体形式呈现。
3.教学课件:制作PPT课件,包含课程知识点、案例分析、互动环节等。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每个小组有充足的空间进行交流;准备白板或投影仪,方便展示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国际合作吗?请举例说明。
2.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国际合作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为了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
3.老师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
1.概述国际合作的历史背景
-老师讲解:从古代丝绸之路到现代全球化,国际合作的历史源远流长。
-学生总结:国际合作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2.分析国际合作的特点
-老师提问:国际合作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国际合作具有互利性、互补性、多样性等特点。
3.探讨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老师提问:为什么国际合作如此重要?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国际合作有助于促进世界和平、推动经济发展、增进文化交流等。
4.分析国际合作的历史案例
-老师展示案例:例如,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欧盟的成立等。
-学生分析:讨论案例中国际合作的作用和影响。
5.讨论国际合作面临的挑战
-老师提问:国际合作面临哪些挑战?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国际合作面临的挑战包括政治分歧、经济利益冲突、文化差异等。
6.分析国际合作的发展趋势
-老师讲解: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合作将呈现以下趋势:
a.合作领域不断拓展;
b.合作形式更加多样化;
c.合作机制更加完善。
三、课堂互动
1.小组讨论
-老师分配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a.国际合作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b.如何应对国际合作中的挑战?
-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2.课堂辩论
-老师提出辩题:国际合作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学生分组,准备辩论材料,进行辩论。
四、总结与作业
1.老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国际合作的历史背景、特点、重要性、案例、挑战和发展趋势。
2.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国际合作的认识。
3.作业布置:
a.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b.分析我国在国际合作中面临的挑战,提出应对策略。
五、教学反思
1.教师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2.学生反馈: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国际合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国际合作的历史进程: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国际合作的发展,如古代丝绸之路、二战后的国际组织建立、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合作等。
-国际合作的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国际合作案例,如欧盟的成立、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发展、中美贸易战等。
-国际合作的学术观点:介绍国内外学者对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