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国际合作-说课稿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docx
4.3国际合作-说课稿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4.3国际合作-说课稿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4.3国际合作》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国际合作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合作意识。结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节课将以生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国际合作的形式、作用以及我国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的热情,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国际合作的内容,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解,增强国家意识,认同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2.科学精神: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国际合作中的问题,倡导理性思考和客观分析,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文化理解与传承: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尊重文化多样性,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为国际合作奠定文化基础。
4.公共参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热情,树立全球观念,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国际合作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理解国际合作不仅仅是国家间的经济合作,还包括政治、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举例说明如“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其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文明交流的作用。
-国际合作的基本形式:介绍双边合作、多边合作等不同形式,通过案例讲解,如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双边援助项目,以及联合国等多边组织在全球治理中的作用。
-我国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分析我国在重大国际事件中的角色,如新冠疫情中的国际合作抗疫,强调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2.教学难点
-国际合作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讲解国家间利益冲突的原因及解决途径,例如,通过分析中美贸易战,让学生理解利益冲突对国际合作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共同利益。
-国际合作规则和机制的复杂性:介绍国际组织和国际法律体系,如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以及如何在这些规则下进行有效的国际合作,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国际合作对个人发展的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国际合作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如何从国际合作中汲取经验,比如通过分析国际志愿者项目,让学生理解参与国际合作对个人能力的提升和视野的拓宽。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介绍国际合作的基本概念、形式和我国的作用,确保学生掌握核心知识。
2.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探讨国际合作中的具体案例,如国际援助项目,以增强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3.实施案例研究,让学生深入研究一个特定的国际合作项目,如“一带一路”倡议,以促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解深度。
4.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和互动地图,展示国际合作的具体成果和影响,提高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兴趣。
5.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国际谈判场景,让学生体验不同国家在合作中的立场和策略,培养其沟通和协作能力。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发布关于国际合作基本概念和形式的预习资料,要求学生了解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国际合作对全球发展的意义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的预习反馈功能,监控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资料,如“一带一路”的案例,理解国际合作的具体实践。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信息技术手段。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一带一路”的视频案例,引出国际合作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国际合作的形式和我国的作用。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模拟国际谈判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理解合作中的沟通与协调。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听讲并思考国际合作在实际中的应用。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模拟国际谈判过程。
-提问与讨论:学生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国际合作中的挑战。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实践活动法,合作学习法。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分析我国在国际合作中作用的课后作业。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相关书籍和网站,如国际组织的官方网站。
-反馈作业情况:批改作业,给予反馈。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分析我国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拓展资源,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