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核酸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
4.3核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4.3核酸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核酸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二(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1月15日星期三第3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领域基本概念的认知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通过分析核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对生物大分子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酸的基本结构:DNA和RNA的组成、五碳糖、碱基和磷酸骨架的排列方式。
-核酸的功能:DNA的遗传信息存储和RNA的遗传信息表达。
-核酸分子的复制: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和过程。
-核酸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作用:如DNA在细胞核中的分布,RNA在细胞质中的功能。
2.教学难点:
-核酸结构的复杂性:理解DNA双螺旋结构的立体构型和碱基配对规则。
-核酸复制的精确性:半保留复制过程中如何保持遗传信息的准确性。
-核酸功能的应用:如何将核酸的知识与实际生物学问题相结合,如基因工程、分子诊断等。
-实验技能的掌握:通过实验操作理解核酸提取、电泳等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化学》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册。
2.辅助材料:准备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核酸结构图、碱基配对图等教学图片,以及相关视频资料。
3.实验器材:核酸提取试剂盒、离心机、电泳仪、凝胶、DNA模板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配备实验操作台,确保学生能够安全、舒适地进行实验和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展示DNA双螺旋结构的图片,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结构在生物体内有什么重要作用吗?”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核酸。
3.提问:“为什么核酸在生物体内如此重要?”
4.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核酸的基本功能和重要性。
讲授新课(15分钟)
1.核酸的基本结构(5分钟)
-介绍五碳糖、碱基和磷酸骨架的排列方式。
-展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讲解碱基配对规则。
2.核酸的功能(5分钟)
-讲解DNA的遗传信息存储和RNA的遗传信息表达。
-结合实例说明核酸在生物体内的分布和作用。
3.核酸分子的复制(5分钟)
-讲解半保留复制的原理和过程。
-结合DNA复制实验,说明复制过程中如何保持遗传信息的准确性。
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练习(5分钟)
-分发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收集练习题,进行讲评,纠正错误,强调重点。
2.小组讨论(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核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有哪些?
-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核酸的功能?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核酸的复制过程中,为什么是半保留复制?”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半保留复制的优点。
3.提问:“DNA和RNA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DNA和RNA的结构特点。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提问:“如何利用核酸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3.教师提问:“在DNA复制过程中,如何防止错误发生?”
4.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5.教师提问:“为什么核酸在生物体内如此重要?”
6.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核酸的重要性。
创新教学环节(5分钟)
1.教师展示基因工程、分子诊断等实际应用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双边互动(5分钟)
1.教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核酸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核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查阅资料,了解核酸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教学时间共计45分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DNA和RNA的结构,包括五碳糖、碱基和磷酸骨架的排列方式。
-学生理解并掌握碱基配对规则,能够区分DNA和RNA的结构差异。
-学生了解核酸的功能,包括遗传信息的存储和表达,以及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