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烯烃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
2.2.1+烯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本节选自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的2.2.1节“烯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烯烃的定义及结构特点;
2.烯烃的命名方法;
3.烯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烯烃的制备方法;
5.烯烃的加成反应及其机理;
6.烯烃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核心素养目标
1.掌握烯烃的结构特点、命名方法及物理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素养;
2.了解烯烃的制备方法和加成反应机理,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与探究能力;
3.学会运用烯烃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化学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综合素质。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烯烃的结构特点及其对化学性质的影响,如双键的存在使得烯烃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烯烃的命名法则,强调碳碳双键位置及取代基的命名顺序;
-烯烃的加成反应机理,以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烯烃化学性质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问题,学生需掌握不同类型的加成反应产物;
-烯烃的命名法则,学生容易混淆不同取代基的命名优先级和方向性;
-烯烃的制备方法,学生需理解不同制备途径的原理及操作要点,如实验室中通过消去反应制备烯烃的过程;
-烯烃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要求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理解烯烃在材料、药物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本;
2.辅助材料:准备烯烃结构模型、加成反应机理的动画、烯烃应用领域的图片及图表等;
3.实验器材:实验室内准备乙烯制备与性质检验的相关仪器,如蒸馏装置、试管、烧瓶等;
4.教室布置:设置实验操作区、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实验和互动交流。
教学过程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一节课的内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烷烃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将进入一个新的章节——烯烃。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探讨烯烃的结构、性质以及它们的制备和应用。
1.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烷烃的特点,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的烷烃有什么特点?它们在化学性质上有何表现?
(2)引入烯烃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烯烃,与烷烃相比有什么不同?它们在化学性质上又有何特殊之处呢?
2.烯烃的结构与性质
(1)展示烯烃的分子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结构特点。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模型,它与我们之前学习的烷烃有什么不同?
(2)讲解烯烃的命名法则,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烯烃的命名与烷烃类似,但需要注意双键的位置和取代基的顺序。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一起学习如何给烯烃命名。
(3)探讨烯烃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等,并与烷烃进行对比。
同学们,烯烃的熔点、沸点与烷烃相比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4)分析烯烃的化学性质,重点讲解加成反应及其机理。
烯烃的化学性质较为活泼,其中最典型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下面我们来学习加成反应的机理和特点。
3.烯烃的制备与应用
(1)介绍实验室中烯烃的常见制备方法,如消去反应等。
实验室中,我们通常可以通过消去反应来制备烯烃。下面我们来学习这个过程的具体步骤和原理。
(2)展示烯烃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合成塑料、橡胶等。
烯烃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4.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烯烃的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请简要总结一下这些内容,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烯烃的特点。
5.课后作业
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拓展题目,巩固学生对烯烃的认识。
请同学们完成以下课后作业,加深对烯烃的理解和掌握。
6.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结束后,我将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不断优化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学习化学知识。
知识点梳理
1.烯烃的结构特点
-烯烃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碳碳双键;
-双键上的碳原子采取sp2杂化,形成三个等价的σ键和一个π键;
-双键的存在使得烯烃分子平面性增强;
-烯烃分子中的双键位置和取代基的种类、位置决定了其化学性质。
2.烯烃的命名法则
-选取含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确定双键的位置,用数字表示;
-确定取代基的位置和种类,按照字母顺序命名;
-特殊情况下,如存在多个双键或立体异构体,需要遵循特定的命名规则。
3.烯烃的物理性质
-烯烃的熔点和沸点通常低于相应的烷烃;
-烯烃的密度和溶解性与烷烃相似;
-烯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