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单片机控制直流电机PWM调速.pdf
君子忧道不忧贫。——孔丘
51单片机控制直流电机PWM调速
实验目的
1.掌握脉宽调制(PWM)的方法。
2.用程序实现脉宽调制,并对直流电机进行调速控制。
实验设备
PC机一台,单片机最小系统,驱动板、直流电机,连接导线等
实验原理
1.PWM(PulseWidthModulation)简称脉宽调制。即,通过改变输出脉冲
的占空比,实现对直流电机进行调压调速控制。
2.实验线路图:
12
cDdD
单cNdN
VGVG
片ENAA++直
机IN2驱动电路流
IN1
L298A-电
-
机
实验内容:
1.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及直流电机驱动电路板,编制控制程序,实现直流电机PWM调速
-
单片机控制的PWM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docx
摘要
I
单片机控制的PWM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力电子技术也飞速发展,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效果,电力电子技术虽然诞生的时间不长,但它的应用领域却极广,无论是传统工业,如电力、机械、矿冶、交通、化工、轻纺等行业的技术改造,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如航天、激光、通信、机器人等领域,无不闪现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身影,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工业部门,乃至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电力电子技术已迅速发展成为融合控制技术、电力技术、电机工程和电子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在多样的机电系统中,直流电机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它之所以应用范围如此之广,主要在于其采用了脉宽
-
分析化学 第4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ppt
又如酚酞(单色指示剂): ? 酸式色 红色 碱式色 当: 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点和变色范围 以弱酸型指示剂(HIn)为例 HIn H+ + In- ≤0.1时显HIn色,此时pH≤pKa -1 ? 10> >0.1时为HIn和In-混合色 此时pKa +1>pH >pKa -1 ? ? ? color change point ? 由上可以理解,变色范围即由酸式色(碱式色)变 为碱式色(酸式色)经历的 pH 范围(在此范围之 内显两种颜色的混合色。变色点时的混合色为两 种型体浓度相等时的混合色。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见表 4.1 要求熟记: 甲基
-
中科大水分析化学课件第2章 酸碱滴定法.ppt
第2章酸碱滴定法.酸碱平衡.酸碱滴定.水的碱度与酸度一、酸碱平衡1.酸碱质子理论(1)酸—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碱—凡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HA=H++A-(共轭酸)(共轭碱)例如共轭酸碱对:HAc—NaAc、HF—NH4F、NH4Cl—NH3、H2CO3—HCO3-、HCO3-—CO32-、H2PO4-—HPO42-等。(3)溶剂的质子自递:水的质子自递常数即水的解离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Kw=〔H+〕·〔OH-〕250C时,Kw=1.0×10-14pH+pOH=14(4)缓冲溶液:由弱酸及其共轭碱或弱碱及其共轭酸所组成的溶液,能抵抗外加少量强酸、强碱而使本身溶液pH值基本保持不变,
-
新疆大学《分析化学》课件-第5章酸碱滴定法.ppt
* 三、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 ②碱B溶在溶剂SH中 碱 B + H+ BH+ 酸 SH H+ + S- 离解平衡反应 B + SH S- + BH+ 结论:B的表观碱度决定于B的固有碱度和溶剂的固有酸度 溶剂SH酸性越强,反应越完全,B的碱性越强 例:NH3在HAc中的碱性>在H2O中碱性(∵HAc的酸性>H2O) * 三、非水溶液酸碱滴定法 小结: 物质的酸碱性强弱与其自身授受质子能力及溶剂授受质子
-
西藏大学《分析化学》课件-第6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ppt
五、缓冲溶液在生物科学中的意义 第六章第四节 在血液或细胞中H2CO3主要以CO2形式存在,与HCO3?存在平衡: 37℃时,血浆中I=0.16, ,c(CO2)溶解=0.0012mol·L?1,c(HCO3?)=0.024 mol·L?1,代入上式 人体血液中的缓冲比虽然超过1/10~10/1的缓冲范围,但是仍能很好地维持血液的pH值(7.35~7.45),其原因是血液为敞开体系,抗酸、抗碱成分的消耗与补充,可由肺、肾的生理功能得到及时的调节,其关系式表示如下: 五、缓冲溶液在生物科学中的意义 第六章第四
-
中国地质大学分析化学第4章氧化还原滴定法.ppt
OXIDATION-REDUCTIONTITRATIONS;第四章氧化复原滴定法;1.活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离子在化学反响中起作用的有效浓度称为离子的活度。浓度c与活度a的关系为:;2活度系数的计算;2活度系数的计算;3活度系数的计算例题;3活度系数的计算例题;3活度系数的计算例题;4.活度常数及浓度常数;§4.1.2氧化复原电对的电极电位和条件电位;条件电位引入;条件电位引入;例4-3计算0.10mol/L的HCl溶液中,As(Ⅴ)/As(Ⅲ)电对的的条件电势。〔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例4-4计算25℃时KI浓度为1mol/L,Cu2+/Cu+电对的条件电位。〔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氧化
-
(4.4)--第5章 配位滴定法分析化学.ppt
讨论:在NH3-NH4Cl缓冲溶液中(pH=10.0),以0.01000mol/LEDTA标液滴定20.00ml0.01000mol/LCa2+溶液过程中[Ca2+]的变化。首先:lgKCaY=10.69,pH=10.0时,lgaY(H)=0.45由于NH3与Ca2+不起配位作用,故lg?Ca(NH3)=0lgK’CaY=lgKCaY-lgaY(H)=10.69-0.45=10.241.滴定前:pCa取决于起始Ca2+浓度[Ca]=0.01000mol/L(一)M与L不发生配位反应pCa=2.0§5.4配位滴定曲线及指示剂选择2.滴定开始到计量点前设加入EDTA标准溶液19.98(滴定百分率9
-
中科大水分析化学课件第4章 沉淀滴定法.ppt
第4章质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一、质量分析法固体沉淀法气化法二、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原理银量法[1]沉淀平衡[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同离子效应:沉淀溶解平衡时,向溶液中加入构晶离子,溶解度减小盐效应:加入易溶强电解质使沉淀溶解度增大酸效应:溶液pH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使溶解度增大。例:加酸络合效应:能与构晶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络合剂,使沉淀溶解度增大例:例:加0.1mol/L2、银量法银量法:以生成银盐沉淀的反应为基础的滴定方法。银量法包括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1].莫尔法以铬酸钾K2CrO4为指示剂的银量法称为莫尔法。(1)莫尔法的原理:例如测定水中Cl-时,加入K2CrO4为指示剂,以
-
无机与分析化学教程 第四版 课件 第4章 晶体结构.ppt
上页下页目录无机与分析化学精品课程上页下页目录无机与分析化学一流课程*第4章晶体结构Chapter4CrystalStructure无机与分析化学一流课程原子分子离子宏观物质或范德华力得失电子范德华力氢键共价键金属键或共价键离子键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4.1晶体的特征和分类拓展晶体: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呈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非晶体:原子(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无规则排列。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的特征和分类(续)晶体具有一定的几何形状,是其微观规则的宏观表现。晶体的类型大小悬殊很大小较大高低悬殊很高低较高金属键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离子键金属原子原子分子阴阳离子实例硬度熔、沸点粒子间作用构成粒
-
(4.6)--第7章 沉淀滴定法分析化学.ppt
§7.1概述§7.2沉淀滴定曲线§7.3银量法§7.4应用示例第7章沉淀滴定法§7.1概述只有具备下列条件的沉淀反应才可应用于滴定分析:
要求沉淀溶解度小,反应要完全。
沉淀的组成要固定,即被测离子与沉淀剂之间有准确的化学计量关系。
反应要迅速。
有合适的指示剂或其他方法指示滴定终点,沉淀的吸附现象应不妨碍终点的确定。以此反应为基础的沉淀滴定法称为银量法。Ksp=[Ag+][X-]pAg+pX=pKsp沉淀滴定法:沉淀反应为基础的容量分析方法§7.2沉淀滴定曲线7.2.1滴定曲线Ag++Cl-=AgCl↓Ksp=[Ag+][Cl-]=1.8×10-10pAg+pCl=pKsp=9.740.10
-
西藏大学《分析化学》课件-第7章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法.ppt
(1)溶液酸度 酸度:pH 6.5 ~ 10.5 碱性太强(pH10.5),则生成Ag2O 沉淀: 酸性过强(pH6.5),导致c(CrO42?)降低,终点滞后: 有NH3或NH4+存在时:pH 6.5 ~ 7.2 ∵ pH7.2时: 一、莫尔法 第七章第三节 一、溶度积 第七章第一节 平衡时 因离子的浓度很小, 一、溶度积 第七章第一节 溶度积是从化学平衡常数的角度来表示难溶物溶解的趋势,与难溶电解质的本性和温度有关。 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1L难溶物的饱和溶液中难溶物溶解的量,用S表示,常用单位为mol·L?1。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件 第3章 定量分析基础.ppt
3.6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有效数字的意义及位数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计算规则分析化学中数据记录及结果表示1.有效数字—significantfigure实际能测到的数字。在有效数字中,只有最后一位数是不确定的,可疑的。有效数字位数由仪器精度决定,它直接影响测定的相对误差。1.有效数字的意义及位数“0”的意义:*在1.0008中,“0”是有效数字;*在0.0382中,“0”定位作用,不是有效数字;*在0.0040中,前面3个“0”不是有效数字,后面一个“0”是有效数字。*在3600中,一般看成是4位有效数字,但它可能是2位或3位有效数字,分别写3.6×103,3.60×103或3.600×103较好
-
工程力学 第3章 平面力系的平衡.ppt
********************3.4平面桁架杆件内力的计算节点法ACB1D23456E(a)xy解:(1)节点CD(d)(2)节点B(3)节点D联立求解(压杆)(拉杆)(方法一)3.4平面桁架杆件内力的计算节点法ACB1D23456E(a)xy解:(1)节点CD(d)(2)节点B(3)节点D(方法二)(压杆)(拉杆)ACB1D23456EH30o30o30o30o798解:(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例图示桁架受三铅垂力作用,且,杆长AB=BD=DE=EH=a,求各杆的内力。例图示桁架受三铅垂力作用,且,杆长AB=BD=DE=EH=a,求各杆的内力。解:(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2)逐点求解
-
无机与分析化学教程 第四版 课件汇总 吴文源 第1--6章 数据处理---酸碱及沉淀平衡.ppt
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导学图
无机与分析化学-2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闭卷),占总评70分。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考勤、在线课程的
“章节测试”(任务点标注)等,占总评30分。
3
章节内容层次归纳表
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整体认知目标
记1
-
1-1数据1-a误差的区分和录A
处理与分
1-2误差计析
1-3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算化
的学
1-4偏差1-b偏差的计算和规中
意义范数
1-5置信区间要据
1-6Q值检验法求的
测
1-7有效数字科学计数法量
、
1-8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4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化学分析法(经典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现代分析法)
Chemicalanaly
-
工程力学 上 第3章 平面力系的平衡.ppt
■3.3考虑摩擦时物体的平衡一、滑动摩擦(库伦摩擦模型-1781)2、动滑动摩擦(有相对滑动速度)其中:动滑动摩擦因数slip二、摩擦角与自锁现象称为摩擦角(angleoffriction)全反力自锁条件三、考虑摩擦时刚体的平衡问题1、解析法:1)受力分析2)建立平衡方程3)补充方程0≤≤2、几何法:利用自锁关系0≤≤解:1)画出制动轮受力图,考虑摩擦临界状态下列制动轮平衡方程。2)再研究制动杆的平衡补充方程:联立方程式可得到: 例题3-9某刹车装置尺寸如图所示,作用在半径为r的制动轮O上的力偶之矩为M,摩擦接触面到刹车手柄中心线间的距离为e,摩擦块C与轮子接触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制动所必
-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3章定量分析基础.pptx
TheBasicofQuantitativeAnalysis;1.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2.了解定量分析方法的分类和定量分析的过程。
3.了解定量分析中误差产生的原因、表示方法以及提高准确度的方法。
4.掌握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
5.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并掌握其运算规则。
6.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基本知识。
;3.1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分析化学的任务:
1.物质中有哪些元素和(或)集团(定性分析)
2.每种成分的数量或物质的纯度如何(定量分析)
3.物质中原子间彼此如何连接及在空间如何排列(结构和立体分析);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分析化学的作用及意义:
如工业生产方面从原料的选择、中
-
分析化学武汉大学第3章络合平衡和络合滴定法.pptx
第3章络合平衡和络合滴定法3.1概述3.2络合平衡3.3络合滴定基本原理3.4络合滴定条件的选择3.5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3.1概述以络合反应和络合平衡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EDTA乙二胺四乙酸(H4Y)::::····
EDTA的有关常数1023.591022.691021.091019.091016.421010.26常数β6β5β4β3β2β1累积100.90101.60102.00102.67106.161010.26常数K6K5K4K3K2K1逐级10-10.2610-6.1610-2.6710-2.0010-1.6010-0.90常数Ka6Ka5Ka4Ka3Ka2Ka1离解
某些金
-
第3章 力的平衡.pptx
力的平衡-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
目录平面力系的简化和平衡01平面力系的简单计算02
31、受力分析的基础2、约束与约束反力3、受力分析与受力图上节课知识回顾本节课目标和学习重点1、掌握平面力系的简化2、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
3.1.1力向一点的平移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平移到刚体上任意一个指定位置,但必须在该力和指定点所决定的平面内附加一个力偶,附加力偶的矩等于原力对指定点之矩。这个结论称为力的平移定理。如图所示。M=Fd=MB(F)根据力向一点平移的逆过程,总可以将同平面内的一个力F和力偶矩为M的力偶简化为一个力F,此力F与原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作用线间的距离为d=M/F,至于F在F的哪一侧
-
【全册精品课程】全国高校优秀教师教学比赛:《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全册精品课程-----一等奖课件.ppt
;学习要求:
了解高分子的发展史,及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特征
掌握高分子化合物的命名及相关的基本概念;
了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存在形式。;15世纪??美洲玛雅人用天然橡胶做容器,雨具等生活用品。 1839年??美国人Charles 发现天然橡胶与硫磺共热后明显地改变了性能,使它从硬度较低、遇热发粘软化、遇冷发脆断裂的不实用的性质,变为富有弹性、可塑性的材料。 1869年 美国人John 把硝化纤维、樟脑和乙醇的混合物在高压下共热,制造出了第一种人工合成塑料“赛璐珞”。 1887年 法国人Count Hilaire 用硝化纤维素的溶液进行纺丝,制得了第一种人造丝。 1909年 美国人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