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5课.docx

发布:2025-06-11约6.37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养成独立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2.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而识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低年级学生“学习独立识字”,重点在“知”“懂”“会”上。写字则要求写字姿势正确、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朗读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朗读,强调老师的指导、示范,重视学习朗读的过程。学生在对文本有了初步感知的前提下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了解词句,并积累词语。

【教材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5课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夜秋风,一夜秋雨后,“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和水泥道的变化,然后开始观察,发现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很美的故事,表现了我对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本文语言优美,通俗易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体会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幸福童年,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是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的好教材。

【学情分析】

1.知识经验

已知: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部分字、词,能够读懂简短的句子,读懂课文大意。已经学习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未知:部分字词的识记和理解存在难度,对段落概括能力有待提升,对课文情感的体验存在难度。

差异:每个学生的字词积累和阅读能力存在差异,在85%同学达成学习目标时进行单独辅导或者学习任务布置。

2.生活经验

已知:同学们都经历过秋天,对秋天的景色有初步认识,有助于对本文的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

差异:对秋天个人情感的体验不同,对学习本文,存在不同的影响差异。通过多种形式阅读,学生达到全面的体验情感。

3.策略经验:

已知:学生已经能够使用字典,自己查阅,解决字词障碍。经过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人如何读懂文意。

未知:对重点段落和语句的分析策略需要进一步学习。

差异:个人阅读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对此,开展小组讨论,对重点段落进行详细解析。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文章以细腻笔触描绘秋景图,展现独特地域文化韵味,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与生活情趣,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语言运用: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刻画梧桐叶与水泥道的形态色彩,语言优美且富有童趣,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升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作者从寻常秋景中发现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联想,培养发散性思维,提升从生活现象提炼感悟、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审美创造:文本构建出诗意盎然的秋日画面,让学生在品味文字过程中感知自然美、语言美,激发对美的欣赏与创造,塑造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

2.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字,理解“金黄、水泥”等15个词语。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运用词语,整体把握,想象画面。

【学习难点】

指导朗读,体会课文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

【学习任务】

一、看图激趣新课导入

1.出示一片梧桐树叶实物或图片,适时引导学生从树叶的形状、颜色等方面观察描述。

过渡:我们平时经常看到落叶,也许谁都没当回事儿。可是今天仔细瞧瞧,没想到吧,这样一片黄绿色的、像你们的小巴掌一样的梧桐树叶,也是这么有趣可爱呢!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满地都铺满了这样的梧桐树叶,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

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有儿童诗集《“啄木鸟”小队》《校园里的蔷薇花》《燃烧吧,篝火》《爱美的孩子》,童话诗集《小猴学本领》《小粗心奇遇》《天上来的百兽王》,童话集《小松鼠和他的伙伴们》《丫形树上的初级女巫》《鸡蛋·鸭蛋·老鼠蛋》《狮子和老做不醒的梦》《强盗、精灵和巫婆的故事》等。

2.听音频朗读,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2)指导归类识字。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

◆书写指导:

[晶]品字形,上面的“日”要放在下面两个“日”上方中间的位置。

[迟]半包围结构,先写“尺”,再写“辶”。“尺”捺变点。

[排]注意右边“非”的笔顺,横画间距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