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8课.docx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阅读3)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阅读6)
2.三年级有了正式的习作练习,学生从写话过渡到习作,应避免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教学要从激趣入手,使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话”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有两个语文要素:1.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2.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本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
第1~4自然段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赤着脚走在街上,因卖不掉火柴而不敢回家;第5~9自然段写了小女孩为了让自己暖和一些,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第10~11自然段是童话的结局: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第5~9自然段的情节结构类似,都是先写小女孩擦燃火柴,再写出现幻象,前两个自然段还写了火柴灭了之后的现实情景。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从犹豫到果断,从擦燃一根到擦着一大把,体现出小女孩对美好生活愈发深切的渴求,也表现了她现实生活的痛苦,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课文中出现了多处对比,表达了强烈的情感。课文配有两幅插图。一幅表现了小女孩在寒冷的大年夜赤着脚走在大街上的情景,背景中家家户户的窗子里透出灯光,有助于学生理解小女孩的形象和悲惨的处境。另一幅表现了小女孩第四、第五次擦燃火柴后和慈爱的奶奶相拥的幻象,有助于学生走进小女孩的内心世界,体会她渴望得到爱抚、拥有幸福的愿望。
【学情分析】
对于安徒生的童话,学生是不陌生的,他们从幼儿时代就对安徒生的童话有所了解,今天学习安徒生的童话他们可能会感觉浅近,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是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语言运用: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维能力: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审美创造:体会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痛恨,对贫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导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旧、饿”等11个生字和“挣、几”等4个多音字,会写“柴、旧”等13个生字,理解“火柴、围裙”等词语。
2.初读课文,自主探究,了解童话故事的内容。
【学习重点】
朗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掌握生字新词。
【学习难点】
带着问题读课文,梳理主要内容,初步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
【学习任务】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
1.激趣: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样过的?(指名回答)
2.导入: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她在这一天却有家难回,只能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她就是——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3.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小女孩为什么有家难回?小女孩为什么卖火柴?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在小女孩的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读文识字书写指导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想一想:小女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她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2.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读文自学。
3.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1)出示生字“饿、燃、烛、诉、柴”,指名读,纠正读音。
(2)出示多音字“挣、几、晃、喷”,引导学生读一读本课的音及词,再查找工具书,掌握其他读音,并组词。
(3)指导书写。
①说说自己认为哪个字在书写时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或者自己在写哪个字的时候有困难。
②重点指导“饿、裙、焰、诉、离”,尤其是“焰”字的笔顺。
(4)指名再读生字并扩词。
(5)出示词语表中的词语,多种方式读一读。
4.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
课件出示:小女孩
预设:可怜的、寒冷的、饥饿的、没有快乐的、没有人爱的。
5.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身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1)课件出示:课文先讲;接着讲;最后讲。
(2)指名汇报,教师引导总结:
课文先讲大年夜的晚上,一个赤着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了。
6.尝试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