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运筹学教程(第三版)-课件 第七章 决策论.ppt
*根据以上讨论可知:不同的决策准则可导致采用不同的策略。对于不确定型决策问题,难以肯定哪一种决策方法最好,因为它们之间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当然,如果各种不同的决策方法均得到同一策略,那么该策略被采用的理由就更为充分。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何种方法,还带有决策者相当程度的主观随意性。因此,决策者一般都倾向于获取有关各状态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使不确定型决策问题能转化为风险型决策问题来讨论。*风险,一般指可能发生的危险。对一个事件来说,就是可能产生人们所不希望而又无法控制的后果。所谓的风险分析,包括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和所产生后果的轻重两个方面。而风险决策,则指决策者根据各个自然状态的出现概率(称为状态概率),按有关的准则所进行的决策。采用概率方法来处理决策问题,不论选择哪种策略,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由于实际决策问题中很多都属于风险型决策,致使风险型决策成了现代决策论讨论的重点之一。以下介绍的是几种常用的风险型决策准则。§7-3风险型决策*1.最大可能准则这是根据“一个事件的概率越大,它发生的可能性也越大”的道理,直接选择概率最大的状态进行决策。事实上,这种一步到位式的决策,其实质已类似确定型决策了。【例2】设例1中,自然状态e1、e2、e3、e4所出现的概率分别为:0.45、0.35、0.15、0.05,则应如何决策?*由于e1(畅销)的概率0.45为最大,按最大可能准则,仅考虑e1状态下的收益值。因max{80,55,31}=80,所以决策者选策略s1。这一准则虽然简单可行,但却相当粗糙。e1e2e3e40.450.350.150.05s18040-30-70s25537-15-40s331319-1一般而言,只有在收益矩阵中的元素差别不大,而各状态中某一状态概率比其余状态概率明显大得多的情况下,才加以采用。*2.期望值准则这是先计算出各个策略的收益或损失期望值,然后再比较选优的方法。若问题考虑的是收益值,则选择收益期望值最大的策略,称为最大收益期望准则;若考虑的是损失(或后悔)值,则选择损失(或后悔)期望最小的策略,称为最小损失(或后悔)期望准则。由于收益、损失或后悔值通常用金额度量,因此其期望值统称为金额期望值,简记作EMV,故期望值准则又称为EMV准则。*最大收益期望准则的具体做法:(1)计算各策略的收益期望值:其中,pj是状态ej出现的概率(2)选取sk,使得就例2而言,按最大收益期望准则,可得:s1的收益期望值最大,决策者应选策略s1。,则sk为应选策略。*最小损失期望准则的具体做法:(1)计算各策略的损失期望值:其中,pj是状态ej出现的概率(2)选取sk,使得:则sk为应选策略。*最小后悔期望准则的具体做法:(1)计算各后悔值(2)计算各策略的后悔期望值(3)选取sk,使得:则sk为应选策略。*就例2而言,按最小后悔期望值准则,可得:s1的后悔期望值最小,决策者应选策略s1,这与用最大收益期望准则求解的结果一致。当用期望值准则进行决策时,因采用不同的期望值,往往得出不同的决策策略,遇此情形,可再按悲观准则做进一步比较选择。*3.折衷期望准则具体做法为:(1)确定乐观系数α(0α1)。(2)确定各策略收益的最小值(3)计算各策略的收益期望值(4)计算:则sk为应选策略。就例2而言,按折衷期望准则,决策者应选策略s3。(5)选取sk,使得:*决策树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图中最左边的方框结点称为决策点,意思是决策的出发点,其上写上最后应选策略对应的期望值。由决策点引出的各条直线,称为决策枝(或方案枝),每根决策枝代表一个方案。各个决策枝末端的圆圈,称为状态点,意思是从此点开始,按客观状态的不同将分出一些细分枝。一个决策枝连一个状态点,因此可将方案的代号写在对应的圆圈内。从状态点按客观状态的多少引出若干条直线,称为概率枝,其上注明对应状态及其出现的概率。概率枝末端的小三角,称为结果点,其旁列出不同状态下的收益或损失值。*4决策树法决策树(亦称决策图)法是利用形状似树枝的图形来选择策略,该方法不但能解决单阶段决策问题,还能处理决策表无法表达的多阶段决策问题。决策树能使决策分析过程形象直观、层次清楚、方便简捷,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大多用于风险决策。*决策问题一般都具有多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