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海—气相互作用第一课时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读某大洋环流局部示意图,完成第1~3题。1.若AB线是30°纬线,则()A.该海域位于北半球B.甲洋流为寒流C.乙为西风漂流D.丙不可能为秘鲁寒流2.若AB线是60°纬线,则()A.甲处等温线向北弯曲 B.乙洋流的性质为寒流C.丙洋流的性质为暖流 D.丁处盛行东南风3.若该环流位于北印度洋,则此时 ()①北京昼长夜短②丁处附近居民有可能发现正午日影朝南③洛杉矶阴雨连绵④地球公转速度较快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CCB
秘鲁沿海受寒流影响,气候干旱。然而,2016年12月下旬,秘鲁北部海域海水逐渐升温,雨水增多。到2017年3月,沿海地区暴雨引发的洪灾已经造成近百人死亡,数万人受灾。1、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气候异常现象?2、如何监测这种现象?思考情境导入
Air-seainteraction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四章水的运动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
01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0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目录CONTENT第四章水的运动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气候乃至自然环境的具有深刻的影响。一、海—气相互作用
太阳辐射海水蒸发水汽凝结大气降水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就越大。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较丰沛,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一、海—气相互作用▋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大气中87.5%的水汽来自海洋
海洋表层储存85%的热量大气运动太阳辐射长波辐射海水蒸发(潜热输送)海水运动大气▋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一、海—气相互作用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
▊影响: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一、海—气相互作用
除水热交换外,海—气间还存在着气体和固体物质的交换,气体交换中以二氧化碳的交换最为重要。在全球碳循环系统中,海洋的作用比陆地更为重要。海水通过与大气的接触,直接溶解大气中的CO2。海洋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并将二氧化碳固定在生物体内。被海洋生物固定的二氧化碳一部分通过生物呼吸作用和残体分解释放到大气中,另一部分形成碳酸盐和有机碳(煤石油天然气),短时期不再参与地表碳循环,从而降低了表层海水中C02的含量,有利于海洋表层从大气中吸收更多的CO2,对海洋和大气的CO2平衡产生重要影响。若地球表面温度增高,海水温度会随之上升,CO2在海水中的溶解度下降,将有更多的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因此海水温度上升,对地球将是潜在的巨大威胁。(世界热带海洋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有3/4来自赤道太平洋海域)【拓展阅读】海洋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01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0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三节海—气相互作用目录CONTENT第四章水的运动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和大气成为一个整体。如果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异常,大气环流也会异常,甚至出现极端天气事件。第四章水的运动
探究1.绘制赤道太平洋附近洋面东西上空的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的环流方向。材料分析:正常情况下,赤道东部太平洋的洋面刮东风(信风),把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暖海水不断向西吹。在西太平洋形成大片的暖水区,而东太平洋表层暖水被吹走后,下面的冷海水被迫上翻,形成冷水区。西侧暖海水加热大气,形成上升气流,东侧冷水海区气温低,形成下沉气流。【情境探究】形成顺时针的环流叫沃克环流。
▊厄尔尼诺现象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异常年份:
探究2、在沃克环流形式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的气候分别是湿润还是干燥?为什么?太平洋东岸:下沉气流----干旱探究3、在大洋东部,如果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的降水量如何变化?为什么?沃克环流:减弱,甚至相反大洋东岸:(气候)降水增多,甚至出现洪涝灾害大洋西岸:干燥少雨,甚至出现旱灾、森林火灾;秘鲁渔场(冷性)渔业资源减少太平洋西岸:上升气流---湿润
拓展:厄尔尼诺现象1、定义: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海面温度异常升高,一般发生在圣诞节前后,这种现象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沃克环流:减弱,甚至相反太平洋西岸:降水减少,甚至出现旱灾(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菲律宾等)中、东太平洋及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异常多雨,甚至出现洪涝灾害;沙漠开花。全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