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发布:2025-04-20约3.08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俄罗斯北方唯一的“终年不冻港”——摩尔曼斯克为什么摩尔曼斯克地处69°N,终年不冻?北大西洋暖流将较低纬度海域的水分和热量输送给高纬度海域

Airseainteraction第四章水的运动

-01-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约87.5%的水汽由海洋提供的。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海洋对大气:海洋吸收太阳辐射,升温→海洋以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传递能量,加热近海面大气→大气升温(获得能量)→促使大气运动大气对海洋:大气水平运动——风→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风海流)提示:潜热以传导和对流两种形式传递能量

海—气之间的水热交换的影响因素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水分和热量,与其表层水温密切相关。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热带地区海洋面积大,是驱动地球大气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地。影响海—气水热交换的因素纬度洋流高纬低纬寒流暖流水温低,蒸发量小,向大气输送的水分和热量少水温高,蒸发量大,向大气输送的水分和热量多(海水温度)

-02-海—气相互作用与水热平衡海一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

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Influenceofairseainteractiononglobalwaterandheatbalance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三圈环流季风环流大气环流密度流风海流补偿流大洋环流海—气相互作用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的传输,从而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从长期来看,全球水的总量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就一个地区来说,有时降水多,有时降水少。在某段时期内,一个地区的储水变化量就是水量收入和支出的差额。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1.估算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的相对贡献,说明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陆地和海洋对大气水汽的贡献环节为蒸发陆地蒸发量为72,海洋蒸发量为505说明海洋为大气水汽的主要来源。合作探究1:了解水量平衡原理特别提醒: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2.估算海洋蒸发和降水的差额,说明补充差额的水量来源。合作探究1:了解水量平衡原理特别提醒: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3.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或减少,陆地可能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水量平衡原理加以说明。如果海洋蒸发量增加(减少)水汽会增多(减少)陆地降水会增加(减少)径流会增加(减少)海洋蒸发量505,降水量458,差额为505-458=47,补充差额的水量来源为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1.分别描述北半球海洋热量收入和热量支出的特点。2.对比说明北半球低纬度、高纬度海区热量盈余或亏损状况的差异,分析调节这种不平衡的成因。0°-30°N热量收入大于支出(盈余);30°-60°N热量收支基本平衡;60°-90°N热量收入小于支出(亏损)。北半球低纬海区热量盈余,高纬热量亏损。这种不平衡通过大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向高纬输送热量来实现全球热量平衡。合作探究2:分析海洋热量收支原理1.读图名2.读坐标3.读图例4.读曲线变化规律(关注特殊位置)

鱼群、海鸟大量死亡,秘鲁沿岸渔业、种植业等农业活动受创

-03-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影响海一气相互作用能够调控全球水热平衡对气候变化、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巨大影响

太平洋西岸太平洋东岸太平洋表层海水运动方向近海面风向沃克环流热东南信风冷冷海水上泛沃克环流,是赤道太平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流。

正常情况——沃克环流成因:东南信风位置:赤道太平洋附近海域对全球的影响:①大气环流:太平洋西岸气温高,气流上升,东岸气温低,气流下沉;②气候:太平洋西岸高温多雨,东岸干燥少雨③洋流:秘鲁寒流沿南美洲西岸自南向北流动④生物:上升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形成大型渔场。

厄尔尼诺现象Elninophenomenon指某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海面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异常高温观察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示意图,描述大洋东西部水温变化特征距平正值(负值):相较同期温度偏高(偏低)东部水温升高东西温差变小沃克环流减弱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

厄尔尼诺发生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的大气环流及影响太平洋西部太平洋东部太平洋表层海水运动方向近海面风向沃克环流逆转冷热东南信风减弱冷海水上泛减少

异常情况——厄尔尼诺成因:东南信风减弱(信风减弱)时间:圣诞节前后(12月25号)对全球的影响:①大气环流:太平洋西岸气温降低,气流下沉,东岸气温升高,气流上升;②气候:太平洋西岸降水减少,出现旱灾、火灾;东岸降水增加,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