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8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人教新课标.doc

发布:2025-05-24约1.97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相识

第8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8和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数的相识,使学生驾驭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学问解决简洁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深化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

驾驭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

依据100以内数的组成学问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并能精确计算。

【教学打算】

PPT课件,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老师批注

一、复习打算

1.填空练习。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PPT课件显示:聪慧屋),我们进聪慧屋里看一看,好不好?

30是()个十,60是()个十,4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5个十和8个一组成(),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

2.口算。

师:你们回答得真好!聪慧屋有“问题糖果”,快来抢一块尝尝吧。

(出示口算卡片)

6+39-48+27+612-9

二、设疑引入

通过口算练习,同学们对2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驾驭。假如再给你一些比20大的数字,让你计算加减法,你会算吗?今日我们就来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100以内的数中有9个特别的数字:10,20,30,…,80,90,它们就叫“整十数”。我们学过的“一位数”有0……(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数着说)

三、探究新知

老师创设情境,教学例8。

师:聪慧屋的小主子邀请我们去文具商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PPT课件动画显示例8,售货员先拿出3盒写字本,又拿出2本写字本。最终显示:柜台上一共有多少本写字本)

1.引导列式:30+2或2+30。

2.小组合作探究计算的方法。

汇报:方法一:摆小棒,先摆3捆小棒,再摆2根,合起来是32根小棒,并由汇报的学生来展台上演示给大家看。

方法二:依据数的组成:30是3个十,2是2个一,依据数的组成合起来是32。

3.师:2+30怎样计算呢?(小组合作探讨计算方法)

师强调:交换30和2的位置得数不变。(PPT课件显示一共有32本写字本)

4.PPT课件接着演示,让学生视察,把32本写字本分开。

师:谁来依据课件提出问题并列出式子?

生:还剩多少本?

由于课件中的显示只是分开,学生可以列出两个式子:32-30或32-2。

5.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方法。

汇报计算结果和计算方法。

依据摆小棒得出结果,依据数的组成来算出结果和想到加法算减法。

师:同学们真棒,算的方法多,计算的结果很精确,聪慧屋的小主子都表扬我们了,(PPT课件出示你们真棒!)受到表扬千万别傲慢哟,考验我们的时候又来了。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视察图,把算式填在教材上,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得出结果。汇报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可以到展台来演示摆的过程。(强调算法的叙述)

2.PPT课件显示教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烤玉米,用连线的形式来计算,得出自己的玉米是哪一棒。

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2题,一起分析题意,然后独立思索,列式计算。

4.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3,5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中聪慧屋的小主子给我们这么多的考验,我们都一一解除了,老师都因为你们而感到傲慢。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学习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就是把几个十和几个一组合起来,比如30加2,就是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遇到一位数加整十数,比如2加30,我们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遇到减法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个十和2个一加在一起就是32,从32中减去2个一,就剩下3个十,即30。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十一第4题。

2.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0+2=32

2+30=32计算方法:摆小棒

32-2=30计算方法:数的组成

32-30=2计算方法:想加算减

【教学反思】

[胜利之处]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究出新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学习新学问,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不足之处]不足之处是没能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有待提高。作业练习的时间不够充裕,在少讲多练上还有待改善。

[再教设计]再教学时,肯定要深化理解教材,对学生驾驭的学问全面地了解,还要充分地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的新学问。我想,只有擅长探讨,勇于探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