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新人教版.doc
Page5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材第4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一部分习题。
1.使学生深化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
2.结合数的相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其相应的减法。
3.培育学生迁移、类推的实力。
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算理,并能娴熟地进行计算。
计数器、小棒、挂图、课件。
复习旧学问,导入新课。
2个一和8个十合起来是()。
78的个位上是(),表示()个();十位上是(),表示()个()。
37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00里面有()个十。
1.教学例8。
课件动态出示例8。售货员将写字本分两次给了老师,先给3包(3个10本),再给2本(老师接过拿在手里)。依据此活动,要求学生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如一共买了多少本写字本?老师接过2本,桌子上有多少本?
从学生提的问题中选出“求一共买了多少本”和“老师接过2本,桌子上有多少本”的问题,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甲:“一共买了多少本?”列式可以是30+2,也可以是2+30。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计算30+2或2+30时,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个十和2个一组成32,和是32。
乙:“桌子上有多少本?”列式是32-2。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计算32-2时,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从3个十和2个一中去掉2个一,得3个十,差是30。
2.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先摆小棒,摆完后比照摆的小棒再写算式。
将算式与操作比照起来,让学生自己感悟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减法的算理,并学会计算。
3.教材第48页“做一做”的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察,个别辅导。
1.练习十一的第3题。
2.练习十一的第5题。
1.小白兔送给小黑兔3个蘑菇之后,它们篮子里的蘑菇就同样多了,原来小白兔和小黑兔篮子里的蘑菇相差多少个?
2.小刚说自己邮票的张数比13多得多,比90少一些,个位上的数是8,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1。小刚有几张邮票?
课堂作业新设计
1.29-9=20(页)
2.40+8=48(条)
思维训练
1.6个
2.78张
教材习题
教材第48页“做一做”
1.50+6=5656-50=656-6=50
2.
20+8=2845-5=402+50=5213-8=5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1.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使学生很快投入到主动地思索中,同时激活了学生上学期已有的“看图列式”的学问和阅历。
2.新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探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考虑到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我让学生先在小组内沟通,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特殊是对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让他们通过沟通,起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沟通探讨结果时,学生各抒己见,算法多样化正是他们创新思维的体现。
3.这一节课的不足之处:作业练习的时间不够充裕,在少讲多练上还要加以改善;小组沟通时学生能畅所欲言,但举手发言的仅占一半,这一现象值得思索。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这部分内容支配在本章的最终进行教学,体现了认数和计算相互协作、相互促进的特点,结合计算和认数在本课时支配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既是100以内数的初步概念(旧知)的应用及巩固,又有新内容的教学。教材借助例题图,激活学生在现有基础上形成的看图列式的学问和阅历,让学生计算。
学生已经驾驭了100以内数的组成、读写及大小比较等,具备了进行简洁计算的学问基础,同时也有了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基础,所以本课时的学问应当不是很难理解。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精神,同时,培育学生的视察、联想和思维实力。
2.开展小组探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对全体学生”的精神,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理念。
3.运用操作,让学生尝试练习,是注意“动手实践”的过程,是“让学生亲身经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说明与应用”的过程,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
4.练习中,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思索过程,体现重视学习过程的学习方法。
一旧知复习,新授铺垫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多少?5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28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设计意图:通过“数的组成”这部分的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