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6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第2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导学案新人教版.doc

发布:2025-03-01约1.58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3

第2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课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1.制造认知冲突,感受退位的必要性。

新课伊始,让学生计算36-5,并说出自己的口算过程。在此基础上,出示导入环节让学生自已列出算式:36-8,然后让学生依据36-5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引出6减8不够减的问题。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产生了认知上的冲突,增加接着探究的心理需求。

2.动手操作体验,建立退位的直观表象。

在产生认知冲突后,让学生依据手中的小棒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围绕不够减的问题进行操作。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打开一捆再减”,为退位建立直观表象。然后激励学生思索“打开一捆后还怎样减”,让学生理解算理并体验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学习目标

1.驾驭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育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

驾驭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算法。

学前打算

教具打算:PPT课件。

学具打算:小棒若干根。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

(5分钟)

1.调查学生的年龄。

2.学生猜猜老师的年龄。

3.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该怎样列式解答。

依据老师的年龄与自己的年龄,自主提出数学问题。

1.算一算。

58-7=5134+6=40

76-5=7127+5=32

89-9=8047+8=55

2.想一想,算一算。

(1)47-8=39

先算17–8=9

再算30+9=39

(2)36–9=27

先算16–9=7

再算20+7=27

3.填一填。

二、自主探究,发觉新知。

(20分钟)

1.课件出示36-5=□。组织学生计算并说出口算方法。

2.课件出示36-8=□。视察:这道题与上题有哪些不同?

3.组织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想想怎样解决不够减的问题。

4.组织学生汇报解题思路。

依据学生回答,出示计算过程图。

5.通过上面的学习,怎样解决个位不够减的问题?

1.口算后沟通方法:先算6-5=1,再算30+1=31。

2.通过视察得出:个位6减8不够减。

3.动手操作,依据小棒的拼摆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4.小组派出代表汇报。

解题思路:

思路1:打开一捆小棒与6根合起来再减去8根,然后与20相加。

思路2:打开一捆小棒先减去8根,然后与26相加。

……

5.自主总结:先从个位减起,假如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当十,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减一位数,或者用十干脆减一位数,然后再与十位上剩下的数相加。

三、训练深化。(12分钟)

1.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70页“做一做”第2题。

1.学生依据情境图,自主填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依据教材提示自主完成。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四、总结收获。(3分钟)

1.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五、教学板书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六、教学反思

对算理算法的探究仍旧是本节课的主题,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抽象的数字计算总是比直观的学具操作来得难以理解,部分学生可能在口算上出现困难。可能有两种缘由,一是学生对算理算法不太娴熟,二是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不能达到娴熟口算的程度。一方面,老师平常要注意学生对2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复习和巩固,这是本节课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更困难的加减法的基础;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说”方法、“说”算理,让学生在多次重复的“说”中理解和驾驭。

老师点评和总结: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