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_人教新课标.doc
第4课时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册次:下学校:老师:
课题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P69例1)
课型
新授课
安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整十数的编排体例与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整十数的编排体例与编排层次基本相同。同样采纳左右对比编排的方式,依据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动手操作—整理算法—突出重点的层次进行编排,同时将直观图与表示口算过程的算式相比照,突出算理。最终通过比较计算时有什么不同,使学生深刻领悟“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干脆相减”。
承前启后
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不退位减)→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减)
教学目标
1.经验探究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娴熟地口算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
2.能用减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洁的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
3.进一步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和主动思索、动手实践并与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
重点:驾驭两位书减整十数和两位十减一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在计算过程中的异同点。
化解措施
创设情境、讲解归纳;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沟通,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实力→课堂小结,拓展延长
教学打算
老师:多媒体课件、计数器等。
学生:口算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口算:
73+30=40+5=
36+20=21+50=
60-30=30+8=
36+2=21+5=
2.设疑: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同学们驾驭得真不错,那两位数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呢,你们想知道吗?通过今日的学习你们就明白了。(板书课题: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1.开火车口答,然后指名说一说36+20和36+2这两道题是怎样计算的。
2.明确本节学习内容,并齐读课题。
1.口算。
15-8=7
84-80=4
59-30=29
70-20=50
55-50=5
69-7=62
51-50=1
64-60=4
57-4=53
37-5=32
94-80=14
58-7=51
66-60=6
43-3=40
二、合作沟通,探究新知。(20分钟)
1.学习例1。
(1)出示例1(1)情境图。
师:我们学校的图书室又买回来一部分新书。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
35-2=
(4)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同桌说一说吧!
(5)在学生广泛沟通的基础上板书:
先算5-2=3,再算3+30=33
2.学习例2。
多媒体出示例1(2)情境图。
(1)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独立列出算式吗?学生列算式,老师板书:
35-20=
(2)学生探究算法。
①师:同学们,请你们开动小脑筋,假如喜爱借助学具的话也可以,信任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确定会有收获的。
②学生设想,独立操作。
③组织学生沟通。估计会出现以下几种算法:
第一种:用摆小棒或拨算珠的方法来计算。在学生沟通时让他们到投影仪上来摆一摆,拨一拨。着重让学生说说:减20“怎样减。
其次种:
想20+(15)=35,
所以35-20=15
第三种:把35分成30和5,30-20=10,10+5=15
3、比较35-20和35-2在计算方法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这两道题在计算方法上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呢,请你们细致视察视察,信任你们确定会有发觉的。
(2)分组探讨、沟通、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
(不同点:减整十数要从十位里减,减一位数要从个位里减。)
(1)视察图片,说一说从图中你发觉了哪些数学信息。
(2)依据图中供应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学生列算式,老师板书。
(4)你想怎样算?先考虑考虑,想好了跟同桌说一说吧!
(5)指名沟通算法。
2.(1)小挚友们将条件和问题完连起来整地和同桌说一说,再列出算式,老师板书。
(2)四人一组,动手摆一摆、算一算。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吧!
摆一摆。
想20+(15)=35,所以35-20=15
3.(1)细致视察这两道题,你会有什么发觉呢?
(2)分组探讨、沟通、补充,归纳出两题的异同点。